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6/2019
陈文强·公民论坛
作者: 陈文强(摄影记者)

朋友问我,“公民论坛”的定义是什么?难道就是邀请几位政治人物轮流发言,然后再互相挖苦,最后拍一张大合照就算是一场成功的论坛?

我这位朋友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她不解公民论坛的主角为何不是“公民”,而作为台上主讲人所说的政治论点和观点,只不过是所属政党的立场,内容全是老生常谈,观众对这一切论调早就滚瓜烂熟。

她说,真正的公民只能坐着聆听,无法发表公民的看法和想法,而且留给公民发言的时间远比听政治人物发言少;结果,公民论坛成了公民“听”论坛。

我听了之后也颇有同感,相信大家对政治人物的言论大多耳熟能详,也了解不同党派的议员绝不会在论坛上承认该党的错误或不对,双方派出来的代表主要为自己加分,然后“指出”对方的种种不是。

有些朋友认为,现在的论坛已经变相为政党“洗底”的场合,少了台上台下互动环节,甚至观众对现有政策的尖锐批评声音。

公民出席论坛的目的除了听之外,主要是让政治人物知道和了解,公民是如何看待时下课题,以及公民对某政党不满的意见;如果,主办单位把时间都留给政治人物,却把座位留给观众,这就无法达到所谓的“交流”效果。

个人认为,一些主办单位搞错了公民提问的定义,其实发表个人意见相等于提问,而不是强硬规定必须是“问题”才能站起来,论坛本来就是民主的体现,不让公民有足够时间自由发言,亦是违反民主的精神。

同时,公民意识必须培养和训练,唯有不断让公众站起来发表,才能够从实际经验中累积出演说的胆量;因此,一旦有观众词不达意或是怯场情况,主持人应该从旁协助,而不是即时中断对方的提问。

很多朋友在出席各项论坛后建议,如果一场论坛为2个小时,公众发言和提问应占一半时间,如此才能把心声传达给台上的政治人物,真正做到公民论坛公民发声的立场。

否则,公民论坛也只能称之为政治人物论坛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