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6/2019
【我叫你禁!】禁塑──棍棒萝卜谁更有效?

环保及废弃物管理专家汤礼聪分享,自(各地方)政府分不同阶段禁用塑料袋始,他观察到以下几种人:

1.自备环保袋。

2.付20仙购买塑料袋,显示付费的“恐吓作用”不在。

3.把购买的东西全放在手推车,最后统统倒进车里。

4.星期六不提供塑料袋,就选平日去购物。

5.到蔬果区拉几张塑料袋藏在口袋备用,因为不用付费。

你是哪一种人?禁塑/限塑令对你为何有(没有)效?为什么是塑料?你知道禁塑背后的意义吗?

2019年3月份,直辖区部长卡立沙末宣布从3月15日起,吉隆坡、布城及纳闽3个直辖区禁用传统塑料袋,若人民购物时要求可生物分解的塑料袋将被征收20仙污染费。此前,已落实禁用传统塑料袋的州属分别为雪兰莪、柔佛、槟城、马六甲、霹雳、彭亨和吉打。

问及禁塑或限塑的环保禁令到底是不是有效的方式,环保及废弃物管理专家汤礼聪说,“处理问题可以用Carrot and stick(奖励与惩罚),当‘奖励’无法达到效果,就会用‘惩罚’来解决。然而,马来西亚的环保政策往往没有良好策划就推行,民众和商家来不及反应。”比如,吉隆坡全面禁止传统塑料袋,到现在还有很多商家搞不清楚可以替代使用的是biodegradable(可生物分解)、oxo-degradable(氧化式可生物分解)还是其他。

禁令之后,他最关心的是取代品是什么,取代方案是否更加环保,这些都是少有数据和研究能显示的。比如说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纸吸管,却也是单次使用品,沾湿饮料后没法和其他纸类再循环,最后同样得送往土埋场。虽然纸吸管能分解,但分解腐烂后会变成二氧化碳,也会增加碳排放量。

禁令实行以后,反作用跟上

我们一般听到很多说法都指塑料不能分解。“没错,可是玻璃、铝罐也不能分解,为什么没有针对这些物质呢?”汤礼聪坦言,用塑量确实超多,但是在马来西亚的垃圾总量,最多的是食物残渣,占45%以上,纸尿片也有12%,宝丽龙只超过1%。“那么,我们针对对的问题来解决了吗?”

他不是为塑料说话,也没有否认禁塑的作法,只是那并无法完全解决垃圾管理的问题。除了塑料,没被管理的垃圾问题也很严重,例如日光灯灯管里面含有水银,这些更毒的垃圾同样去了土埋场,毒素渗透入地下水。说到底,汤礼聪认为,人们(包括政府)愿意为垃圾管理付费的意识太低。有时政府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采取特别的方针、举动去解决。相反的,禁止塑料很简单,可以很快就宣布,政府也没有承担很多成本。

然而,禁塑的反作用也不小:

1. 商家难能适应突然的改变,也不清楚到底哪些塑料袋可以取代。

2. 某些种类塑料袋只有几家制造商制造,下游商家只能找这些制造商订购,可能导致价格昂贵或缺货。

3. 可分解塑料袋置久易破,不适合囤货。

4. 市面上一些塑料袋虽标明可分解,但其实并不是,执法必须跟上脚步。

5. 小商店、巴刹还提供免费塑料袋。

6. 一些政府分包的工程,如清扫道路落叶,仍大量使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盛装。

虽然禁塑能使用塑量减少,但并不能直接与环保画上等号,它仍需全面策划和严谨执法,才能真正达到环保。

Oxo-degradable(氧化式可生物分解)塑料袋,添加物帮助分解。
各种各样的塑料袋,你分得清吗?
禁塑后,你是否都自备环保袋去购物?

禁塑令后,一些小商店、巴刹仍提供免费塑料袋。

红萝卜与棍子  数一数

禁止是Stick(惩罚),那Carrot(奖励)有哪些?汤礼聪举例,政府给予落实绿色工艺商家奖掖或免税,又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收旧报纸”,把旧物卖给资源回收商赚取小钱。

然而,不同垃圾需要不同的方法处理。比如旧报纸可以“卖钱”,人们自然会收到一定分量后卖给回收商,而不会直接丢弃。日光灯管不同,收着没价值,烧坏的灯管最终都丢进垃圾桶送往土埋场。报废的洗衣机、电冰箱,就算卖给回收商,最后也是把烂铁、塑料拆下,最具污染的电板仍被丢弃。

简而言之,政府没有足够的政策去处理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垃圾,其实他们更应确保有毒废料获得妥善处理。

国外有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的制度,即制造商的责任还包括当商品变成垃圾。例如,消费者买新灯管时,可用旧灯管获得一些回扣,当中的回收费用就由制造商负责。德国、荷兰的超商都设有宝特瓶自动回收机,消费者可把空瓶子投入机器,换取购物券。

以此类推,假设纸尿片也有回收系统,消费者回收纸尿片能获回扣,你是否愿意一试?

人为的错,却迁怒塑料

谈回禁塑与限塑。前一阵子,网络疯传保育人员从海龟鼻子抽出一条塑料吸管的影片,让人再次反思塑料吸管的问题。当时,一些餐厅、咖啡馆纷纷响应停止提供塑料吸管,除非顾客要求。汤礼聪观察,比起禁止塑料袋,民众更能接受禁用塑料吸管,因为有没有吸管都喝得到饮料(一些身障人士除外)。

“民众会怪罪塑料,其实应该是人为的错。”汤礼聪感慨,塑料本来就轻,漂在海面上显而易见,但是海底很多玻璃、铁罐也都是垃圾,所以人类有看清自己的问题吗?

“塑料是死的,只要好好处理分类再循环,其实没问题。”他不否认,我国的塑料用量真的太多了。其实,塑料等发明原是为了方便生活,但一旦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变成浪费。垃圾没有好好管理,就只好靠惩罚(禁)来控制。

其实,很多塑料都可以回收。日本就没有禁用塑料袋,而且食品包装也使用大量塑料袋。这些废弃塑料最后都进入焚化炉处理,因为塑料是石油产品,含高能量可用作发电,而焚烧的废气经妥善过滤。因此,当地并没有特地禁止塑料。

回到马来西亚,99%的垃圾最终都去了土埋场,而且其中80%还是公开丢弃,根本没有埋进土里。只是这些土埋场通常都在遥远的郊区,人们看不到,就都不去管。

汤礼聪说,除了塑料,还有很多没被管理的垃圾问题也很严重,却没有相对的管理政策。

活在环境舒适圈,马来西亚人不懂珍惜

“我问过我在日本的指导教授,是什?导致日本在垃圾处理上那?守纪律。”汤礼聪记得教授告诉他,马来西亚人活在太过舒适的环境,没有天灾,所有事都当作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日本不仅常发生天灾,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如1950年的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镉中毒事件)和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汞中毒事件),环境污染影响到食物链,人类吃了受污染的鱼虾,也感染中毒。“日本教授觉得马来西亚至少要三代的时间。”

说来无奈,汤礼聪认为环保教育并非马来西亚教育的主流,就算学校有教,孩子回到家也没有环境实践。有时他去学校接送孩子,就亲眼看到家长在孩子面前乱丢垃圾。

环保不是单单靠“禁塑”就能达成,还需教育相辅相成,同步灌输正确的资讯,知道什么物品可以再循环,同时提供数据和环境面对的冲击,让民众深感其中。

“为什么民众不了解禁塑,因为资讯还不够!”停止提供塑料吸管后,汤礼聪看过一家连锁餐饮店改为提供方便饮用的杯盖,殊不知那也是一次使用品。民众也要转换新思维,不再以为“少我一个没关系”。

访谈尾声,汤礼聪反问,为什么禁烟非常成功,禁塑或限塑却没有那么顺利?为什么人们可以遵守不在餐厅吸烟,但不会乖乖不使用塑料袋?讨论一会,我们猜想可能禁烟令的罚款很重,民众感觉“割到肉了”。

如此说来,又想再问,人们是真的了解禁令的用意吗?你又是以什么心态服从禁令?

马来西亚99%的垃圾最终都去了土埋场,而且其中80%还是公开丢弃,根本没有埋进土里。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苏思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