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6/2019
1号店 3号店 窥探南洋风情·锡米巷处处古早痕迹
作者: 报道:孔建莹;摄影:丁祖兴、郑霹麟

0089LMH2019612171493287228.jpg
店家发挥巧思,在老店各处可见“木”的元素。

怡保旧街场有多所百年老店。闻名海内外的二奶巷有许多新玩意、大奶巷则有伞阵和壁画,若说这两条巷子是外放活泼的少女,那在旧街场桥下的锡米巷就是恬静的少女,默默伫立在街角窥探人间繁华。

锡米巷鲜少有游客到访,这条巷子在以前多为制作牌匾和竹帘的商家,属于非主流的老店,也许就是这样的特质,置身在其中会让人忘记了身处21世纪,走入当年先贤下南洋打拼所住的地方,感受当年的生活气息。

店家延续周学勤匠人精神

此次报道的老建筑身在锡米巷1号和3号,这两间老店以前并非属于同一群人居住,1号是烟草批发公司、3号是培利牌匾招牌店,后者是由周学勤老师傅从自父亲那代开始,传承两代的家业。

周学勤和大哥两户人家同住在楼上,其他住户还有4户家庭和1户“散仔”(个体户),共35人全数在建筑的二楼空间。

锡米巷1号和3号现为两店相连打通的木艺手作坊,由怡保锡谷私人有限公司(Ipoh Tin Valley Sdn Bhd)租下,延续老店文化和周学勤的匠人精神。

该建筑外观保留了老店屋的原貌,连外墙颜色也是老店最低层的“灰水”颜色。里头的门窗屋瓦地板等,部分基于安全理由更换了,但大部分如厨房灶头、柱子、楼梯都是属于老店原身。

陈开力:另一种形式传承文化
培利牌匾店变木艺坊

怡保锡谷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陈开力受访时强调,许多怡保人不会说有关怡保的故事,但老建筑可以,老店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如果任由其荒废或把老店改头换面,是很可惜的做法。

老师傅中风面临关闭

“当我知道锡米巷3号因周学勤老师傅中风而面临关闭时,立刻接洽他,希望传承这家老店的独有文化,但周学勤认为牌匾是夕阳行业,不鼓励接手。我们以诚意感动了他,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他说,该处如今提供一个木艺的文创基地,就和当年的培利牌匾招牌店一样,以木打造艺术作品,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走进店内,墙上左右两侧挂的牌匾风格截然不同,左边的牌匾是新式款,是一家诊所关闭后留下的,部分是周学勤的作品;右边的牌匾老旧腐朽,是周学勤少数留下的旧式作品。

原始墙身颜色勾起回忆

砖墙上有斑驳的颜料痕迹,陈开力说,那是老师傅在洗毛刷后甩水,颜料泼洒到墙上,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所造成的。

他表示,这家老店最经典的就是原始墙身的颜色,颜色带来的氛围,能让曾经的住户到来时回忆从前,感受到当年的环境,对于住在那里的回忆,瞬间鲜明了。

“以前日本入侵怡保时,日本兵会在旧街场巡逻,住在锡米巷的小孩会好奇地在窗边偷瞄,大人就会吓唬小孩,窗子打开了,子弹会从那里射进来。这些故事,是住过该处的人才说得出。”

每个角落都能说故事

致力维护老街文化的陈开力表示,老建筑最到位之处,就是原始的岁月痕迹,这是当今建筑仿古无法办到的,老店的每个角落都能说故事。

锡米巷3号店的楼下是周学勤做生意的地方,二楼才有住人。从店面后方走过楼梯和走道,就会看到阁楼。眼前的阁楼,很难想像以前住着35人有多拥挤。

卓衍豪:所有回忆都涌现了
前住户“回家”话当年

该公司的首席营销员卓衍豪为记者导览,他不久前接待了一名锡米巷3号的70多岁前住户郭女士,从对方口中听到更多有关该建筑的故事。

“郭女士在这里出生长大,成家后依旧住在该处,直到孩子要到别处上学,才搬离这里。她的父亲是在巴刹卖猪头皮的小贩,全家一起住最小的房间。据她说,她家房间的租金是28令吉,租金是根据房间大小而定,周学勤两兄弟住的是大房,其他的就是小房。”

他说,郭女士如今还住在怡保,得知以前居住地重开的消息后,特地回来看。她到了那里,所有回忆都涌现了,话匣子不断,包括想起小时候吃过晚餐,就会随家人拿小凳子到楼下,坐在大街旁聊天、每个月一次难得的奢侈,坐上人力车兜风等。

锡米巷有牌匾竹帘藤制品店

卓衍豪说,锡米巷以前的店家主要是做牌匾、竹帘,还有一家是藤制品,郭女士说起过去总是被妈妈吩咐到藤制品店,捡拾一些制作留下的藤条,回家交给妈妈作为管教自己的工具,非常有趣。

“二楼阁楼除了是房间,其中一角是饭厅,狭小的空间没办法容纳所有住户同时用餐,所以有些人会待在房内吃饭。”

5号店日战时烧毁重建

走出阁楼,是一条窄窄的走道,其中一根柱子黑黑的特别显眼,其实那是日军的流弹抛掷到锡米街5号的天井处,熊熊烟火把3号店的柱子熏黑了。5号店在全数烧毁后重建,变成3层楼的建筑。

走到后方天井处,映入眼帘的是简陋、没有任何修饰的砖制厨房,那是所有住户共用的空间。由于空间有限,住户得善用空间,饭厅上方有一条浅浅的白痕,那是以前储存橡胶木的板留下的印记。运载橡胶木的罗里经过锡米巷,住户会纷纷到楼下购买,然后合力搬运到楼上。

2店格局大不同

拐个弯走到1号店的天井处,发现那里的厨房格式和3号店有所不同。1号店的冲凉房和厨房置身同一空间,墙上是煮食后烟熏留下的一片黑,冲凉房那里有个装水的地方,这些景象说明了当时的空间运用。

1号店其中一间房间,是烟草公司的储藏室,该处的木门却和其他长型的木板门不同,是半圆形类似教堂门的西式风格。

1号店沿用老木楼梯

1号店现在沿用原有的木楼梯,店家虽加固了扶手的部分,因梯级狭窄,还是得限制同时上下楼梯的人数,避免意外发生。害怕走旧楼梯的每一步战战兢兢,可掉回头走3号店的新楼梯下楼。

老店内的各个角落,不管是楼梯上方悬挂的牌匾、墙上装饰的木条千字文、楼上墙面攀爬的干枯枝叶或是角落处真实的树木,种种都是保留原本老店的“木”的元素,同时活化老店的空间,注入一些绿意。

1号店楼下的两间房间,内建加高的木板是防淹水,这是因为下雨时天井没有遮挡,雨水直接落在走廊上,当水满成患,雨水会淹进房内。

卓衍豪表示,该老建筑的原材料可用的都会保留,只是把破烂不能用的换掉或加固。该处保留了天井,因天井透风不闷热,另外加上了遮阳和挡雨的帐篷。

“拆卸下来的木板门会由怡保及其他地方的艺术家赋予第二生命,做成装置艺术,将在今年8月展出。”

他说,该老店目前是免费参观,有提供游客导览,未来会在墙上加二维码讲解,让游客更能明白曾发生在该处的故事。

0089LMH20196121714103287230.jpg
牌匾师傅周学勤很少留下自身的作品,图中的是少数几幅。

0089LMH20196121713523287217.jpg
游客被老店的氛围吸引,走入店内好奇张望。

0089LMH2019612171433287224.jpg
日侵时期,流弹抛掷到锡米街5号的天井处,熊熊烟火把3号店的柱子熏黑了。

0089LMH2019612171473287227.jpg
陈开力(左)和卓衍豪致力推广老店文化。

0089LMH2019612171453287226.jpg
店外依然展示老店前身的名字,店名读法是从右到左。

0089LMH20196121713593287221.jpg
锡都大亨手绘图像,纪念先贤下南洋打拼的贡献。

0089LMH20196121713543287218.jpg
老店原有的楼梯,梯级狭窄。

0089LMH20196121713503287215.jpg
树木长高了,枝叶延伸攀爬在墙砖上,日子久了,干枯的枝叶即是历史痕迹也是一道风景线。

0089LMH2019612171413287222.jpg
店内张挂著的牌匾,让人误以为走入诊疗所。

0089LMH20196121713573287220.jpg
满满一柜子的,都是周学勤用来制作牌匾的工具。

0089LMH20196121713553287219.jpg
木窗上刻著“三哥”,让后人不禁好奇,住在里面的人是排行老三还是名称三哥。

0089LMH20196121713473287211.jpg
后方天井处简陋的砖制厨房,那是所有住户共用的煮食空间。

0089LMH20196121713493287212.jpg
1号店的冲凉房和厨房置身同一空间。空间格式的运用就如现在的房屋那样,煞是有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