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6/2019
“丑”漫画也有出头天 黑色水母11年漫漫创作路
作者: 郭慧筠(记者) 苏思旗(摄影)

黑色水母创作的漫画人物并不精致、唯美,甚至表情超级夸张到与“丑”划上等号,但这异于一般的风格,却深受读者们喜爱,其中一部作品《天桥下的天堂》在2018年还获金门制作相中,准备搬上大银幕。

究竟这位漫画家的创作有何魅力,而11年来的创作历程又经历了什么转变?

5448KHJ201961116563265963.JPG
黑色水母的其中一部作品《天桥下的天堂》去年底获金门制作相中,准备搬上大荧幕。

蓝色的牛仔外套,外加一顶黑色帽子,黑色水母的打扮跟时下年轻人并无两样,或许比实际年龄显得还要年轻一些,不过言语间却透露出他对职业生涯及创作风格的主见与坚定。

成为漫画家是黑色水母的其中一个梦想,《小叮当》、《七龙珠》、《老夫子》等漫画占据了他的成长岁月,自小被描绘在纸上的虚拟世界深深吸引。

“有一次阅读漫画的时候,突然觉得漫画家很厉害,能在纸上创作有血有肉的世界,让人对里面的角色产生兴趣或受感动,当下想如果长大以后,能画漫画也不错。约21岁时就尝试创作,从此误入歧途。”

5448KHJ201961116553265959.JPG
黑色水母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生活,观察是他随身携带的技能。


毛遂自荐报社杂志刊漫画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踏上了漫画创作征途,并放上网络论坛分享,“在论坛分享的一开始,的确负评较多,因为当时大众不太能接受丑的风格,反而喜欢日式、线条优美的漫画,但我本身对负评没太在意。”

其实他也能创作长得俊美的漫画人物,不过对他来说,画丑的人物相比起来更容易,原因是线条较少,亦无需注重人物的身体比例,就算比例不对称都不会遭人嫌弃,而且更快完成。

尔后他胆粗粗地逐一打给中文报社和杂志社,询问刊登漫画的可能性,结果大部分都以碰钉子收场,只有《星洲日报》副刊和《中国报》愿意给予机会,最后他决定在本报连载漫画,“黑色水母”称号也因此诞生。

“我本名是黄俊杰,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所以编辑提议我用较特别的笔名。我想了几个古灵精怪的名字,像长颈鹿、水母等,结果决定用水母,还画了一个黑色的水母标志。编辑认为只是水母太普通,于是加了黑色,变成黑色水母。”

获得连载机会的当下,他的确有感到兴奋,不过很快就收拾起心情,认真思索接下来要处理的工作,因为他认为,人生需要规划,若无规划将无法走远。

5448KHJ201961116563265962.JPG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连载了约一年后,他便迎来出版社的出书邀约,就这样一直创作到今天,成为全职漫画家,“我算幸运的,父母以开放态度放手给我去尝试,尊重我的选择。”

其实他曾进入大学修读生物科技系,后来也到过艺术学院研习课程,不过都基于不合适而陆续停学,选择往向往的方向前进。

“我大学只读了一个月,因为不是我要的,我已经能预见出来社会后从事什么职业,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很闷。”

至于艺术学院也只上了一个学期,“我喜欢做特别的事,读艺术就是要学创意,但艺术学院会想统一学生风格,反而抹杀了创意,我花了一笔钱,却学不到想要的东西。”

他坦言,刚开始投入漫画领域,收入的确不多,不过要是能达到某个阶段,收入会比一般上班族来得多一些,而且时间相对自由,更重要的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时我决定停学,父母并没生气,如果我继续念书,过后做着不想要的工作,也不会开心,可能现在只是路边走过的普通上班族。其实多数父母反对孩子成为漫画家也是为了他们好,只要有一定成绩,他们肯定支持。”

5448KHJ201961116553265960.JPG
黑色水母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生活,观察是他随身携带的技能。


创作趋向成熟,增加内涵深度

2015年,黑色水母在其粉丝专页分享了一篇名为《再见》的短篇漫画,通过人物死亡后回到中学的故事,引起读者共鸣,令人阅读后不禁省思自己的一生。这篇作品还被转载高达8万次,也因此开启了他的创作转型之路。

“以前作品偏纯搞笑,现在较有内涵和深度,应该是创作到第6年时,自然而然有的转变,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通常创作人都会这样,起初只想引起读者关注,到一定阶段后却想留下经典作品。”

随年龄渐长,他开始创作能产生共鸣和具备社会议题的作品,透过漫画发表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意见或想法,就像他认为我国教育制度过于死板和沉闷,于是画出自己对于梦想学校的创意,“肯定想通过漫画改变社会,只能尽力而为,利用创作引导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

基于以前创作的是四格或短篇漫画,所以一年通常生产两三本作品,现在则是一年一到两本,“我目前专注于长篇故事创作,一本书就是一篇完整故事,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来构思和设计角色,因此间接影响出版速度,但就是希望创作出真正经典,能流传下去的作品。”

尽管如此,他依然维持了一贯的幽默和轻松风格,只是差别在于以往想让读者发出笑声,而如今不一定会开怀大笑,却可能会心一笑。

黑色水母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生活,观察是他随身携带的技能,“创作人每天都在观察,时时刻刻吸收周围人事物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有趣的事物特别能吸引我的目光。”

他创作时还有个习惯,就是边聆听音乐,边思考灵感,“只要好听的歌曲我都会听,就算是印度歌也无所谓,因为不想限制自己,这样或许能得到更多灵感。我会看题材来决定听什么类型音乐,热血的故事就听热血的歌曲,悲惨的故事就听抒情歌。”

香港电影公司上门要求合作

《再见》可说是黑色水母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捩点,不只转型后的作品深受读者好评,将他推向事业新巅峰,还因此收获来自香港的金门制作青睐,迎来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契机。金门制作可是大有来头,制作过的电影包括《踏血寻梅》、《救火英雄》等。

“制作公司原本是看中《再见》,但我认为故事太短,改编成电影的话会较空洞,若是微电影还行,所以就给对方看《天桥下的天堂》,因为我有想把这部作品拍成电影,恰好对方也感兴趣,于是促成合作机缘。”

身为漫画家,其中一个梦想是作品翻拍成电影,因此在他转型之际,创作的故事早已往这目标前进,“我不可能限制自己只出版书籍,肯定要有跨界尝试,而电影应该是最好的出路,要是成功的话,可以延伸至更多领域,如周边商品。”

对于即将搬上银幕的作品,他期待哪位演员将参与演出,“我有几位合适人选,但都不是大明星,中选几率应该极微,像目前我心中理想的男主角人选是教英文的杨家成,原因是特质与角色相配,疯癫又搞笑。”

黑色水母的漫画陪伴了无数读者一同成长,他还与当中较熟络的读者保持联络,关系如同朋友,不过他笑言,读者一旦变成朋友后,基于太熟悉就不会再购买作品,所以为了销量,还是需要适时地保有距离。

11年来,他经历着网络迅速发展,同时创造了漫画新分享平台的阶段,他认为,网络发达给许多热爱创作者制造不少机会,拥有更多发表平台。

然而,分享平台的泛滥却也导致漫画家变成仅是数量而已,难以被读者牢记。因此,他说自己是幸运的,在之前已稳定下来,很多人都记得“黑色水母”这个名字。

尽管如此,他不认同平台的多寡是影响作家竞争力的主因,“创作领域本来就充满竞争,作家并不是与他人竞争,而是跟自己竞争,只要作品好,肯定会吸引读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