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7/2019
“/”生存法则──多重职业,多元人生该怎么玩?
作者: 白慧琪(副刊巷已者)

同样有多重身分的主持人彪民(左一)抛出许多多重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让3位主讲人为观众解惑。

近年很流行“斜杠”,一个人放弃稳定工作和收入,职业栏目用斜杠“/”不断延伸,经营多元能力养活自己。本地电台名嘴作家李欣怡和台湾两位作家Peter Su、艾尔文都是斜杠一族。他们的触角遍布不同领域,看似无关,但他们深知,那不过是自我核心价值在不同平台放大,“我还是我”。

第十四届海外华文书市舞台上,主持人彪民一层一层问,让斜杠三人分享“多重职业,多元人生的生存法则”。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安健

(李欣怡简称“李”、Peter Su为“P”、艾尔文为“艾”、彪民为“彪”)

【多重职业的认知】

彪:你们觉得自己是多重职业的人物吗?

P:我确实有很多不同工作领域的身分,但并没有把它们切成不同职业。对我来说,做这些事情的核心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平台发声,去说想说的事情。在台湾很早就有人讨论“斜杠”,比较传统的理解像是早上是上市公司老板,晚上去餐厅当厨师,周末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不同段时间去做不同事情。

艾:所谓“多重职业”,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兴趣太广泛,什么都想做,时间不够忙不过来。我也以为斜杠是非常跳tone(迥异)的,很困惑自己是斜杠青年吗?其实,你真的投入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就有机会跳到下一个可以衔接的领域。但回归到主体,我很坚信,要做一件事真的必须往喜欢的方向去做,才有机会做得久,遇到困难和别人的批评指点,不会太快落入负面情绪。

李:我一开始“斜杠”都是在演艺圈里面,刚开始好像是为了钱,可是后来发现其实也不太分裂,基本上是同一件事,只是不同平台在做。我从创作过程中得到很多生命力,原来这就是我斜杠的理由,有一个核心在不同的平台发挥。

【踏入多重职业】

李:我觉得同一个核心要在不同平台发挥,一定得投入时间。可是一般上班族工作8小时,还有其他时间分配,所以(多重职业)关键是必须是自由业者。但自由业要有工作才有收入,所以必须想办法接多一点不同范围的工作才行。

彪:这与涉略领域有关,马来西亚的中文圈子靠单一收入可能不足以撑起。可是艾尔文是个工程师,有稳定收入,他是不需要多元收入的。

艾:以前当工程师,薪资水平确实比较中上。但健康出了问题,再来单向投资风险很高,把这套想法内化到人生,如果有一天我还没倒公司先倒怎么办。我开始思考多重收入对我的意义是什么?离开公司后我靠广泛兴趣和好奇心,慢慢接触不同层面,有机会写作,因此打开一扇窗,适应不同的平台。从结果论来看这好像是朝斜杠很明确的道路,但其实是边走边摸,多多尝试而来的。

李:没有固定收入你不怕吗?

艾:跳出稳定收入之前一直很挣扎,会害怕固定收入没了怎么办,压力其实很大。当时想,如果存款可以维持我一两年饿不死,何不努力去尝试看看。不成,回过来还有工作等我吧,没有的话我也还年轻。存钱是很痛苦的,但是后来可以兑换一些甜蜜的日子。跳出来的准备时间因人而异,但是一定要开始准备。

P:我以前是做服务业,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在网络接广告设计案子。真正进入“多元”是因网络改变的,一开始单纯在网络上写写东西,后来有机会出书了也还在做广告设计。原来我可以把时间拆成不同等分,有不同收入和不同身分,把我会的东西应用在不同事务上。其实多元人生是把你想、你会做的事情不断放大,人生价值也放大了。

【网络与多元人生】

彪:如果有个年轻人说他的目标就是不要有一份固定工作,就是要当斜杠族,你们觉得怎样?

P:我觉得很棒啊!台湾的教育以前确实比较传统,会希望你做一份社会认可的工作。现在因为网络,我们跟国际接轨,竞争是在全世界,而不是限制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你可以试着把时间切割出来,去发展自己的可能。现在有网络,其实很容易发展。

艾:网络真的是很棒的世代工具,可以把需要很多人力、资源才能做的事变成一个人做。而且它打破年龄的限制,人手一个手机都能把想传达的讯息拍一拍给人看。网络世界就是那么美妙,有人看到,会产生新想法,就继续创作。

李:我觉得最难的是“到底自己最厉害做什么?”,才会去到网络你要表现什么,然后开始斜杠。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在学校念什么,出来最好就做那份工。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做,那你要做什么,怎么去开始?

艾尔文原是工程师,离开公司创作出书,现也经营YouTube频道。

【专业与多元,擅长与喜欢】

彪:常有高材生问,“我什么都会,但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是不是就去做些别的?”我会担忧他们没有累积到一个专业。

艾:机会太多有时也是危机,因为你要抉择该不该做这个那个?像我好奇心很重的就想多尝试,这时你反而困惑了。我觉得应该回到自身上,你最擅长的是什么?这一部分是你要保持住,可以把你拉回来的重心。

彪:如果最擅长的并不是喜欢的呢,喜欢的却不是擅长的,怎么办?

艾:如果在不擅长的工作能够安身立命,那就省点力气,多出一点时间,私底下去接触你喜欢的事。有时还没碰触就以为自己喜欢一件事,可是你从来不知道做那件事的感觉。有些事看起来很美好,可是实际做,当中的苦是不是你可以尝的?也许尝试过后发现你不适合。

P: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找到喜欢的事,人生就是不断地探索。我想了想,问题可能出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逻辑。我有段时间在美国工作,发现西方教育比较开放,华人教育比较是要你跟着蓝图走,所以心中很多小小梦想不断被封锁。当你想做一件事也会一直问,希望透过别人认可才敢做出决定。

李:喜欢是最大的动力,总会把喜欢的事做得越来越好。可是在我们的社会往往一直被打击,喜欢的种子不断被打压就不会发芽。跟外界抗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讲,做出一番成绩后人们自然会看见。关键是要先尝试,不要怕别人笑。

Peter Su原是广告设计师,写作出书仍做回老本行,设计自己的新书封面。

【分心与专心】

彪:这么多角色,怎么才能专注做好每件事?

艾:事情一多,难免会分心。以前我真的要求凡事都要专心,还会过了头把其他事情放掉,这几年才稍稍放宽。上次我到伦敦,天气好的时候去躺草皮,让自己分心后再重新专心,发现创作的动力又再提升。

P:我是只能专注做一件事的人。我想,妈妈应该是多重职业的代表,我的编辑就同时帮我处理工作又照顾小孩。或许当你真的很爱一件事时,时间被分割开来你都可以很专心。

李:我把分心看成犒赏,比如这两个小时要写作,写完了看一集戏剧,看完了再继续写。我觉得可以把一天当作一个单位,分割好不同时间要做什么事。

2019年6月底,李欣怡离开广播室,真正结束打卡上班的企业人生,走向相对自由的多元人生。

【多重职业的长远目标】

彪:上班族有升职目标,多重职业没有,那怎样给自己设目标,让人生有往前、往上进展的阶梯?

P:多重工作身分并不是像一公司上班很制式,一个阶级、薪水制,它是自我一种挑战。多重职业在于怎么去突破自己现阶段的瓶颈,在这个身分上还可以多做什么。

艾:自由业很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朝向自我实现、发展。自由业的未来确实没有像上班族那么明确,但也因为暧昧,所以很多地方可以发挥,从里面得到一些养分。

李:跟朋友聊天才发现,自由业者是往横发展,在企业工作是往上发展。但也还是要回归到人生目标,比如女生要想想看到底要不要结婚和生小孩?不然真的会被打乱。

【会否回到职场?】

彪: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回到职场?

李:融入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企业还是有阶级之分。我应该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去,反正活着的方法有很多种。因为我确定自己不适合,不快乐我就不回去职场。

艾:不是没有想过,“稳定”有致命吸引力,坏一点就会抹杀掉你的勇气。它一直在自由工作里面吸引你,但我们必须要反抗这种想法,让自己有勇气,努力把不同工作顾好。

P:我不会回公司,因我可以随时随地把想当成公司的地方当成公司。我不习惯被一个制式东西绑着,那会限制很多我原本想做的事。

【多重职业中,若只能选一个?】

彪:多重职业中如果只可以选一个,你会选什么?

P:作家,因为现阶段还很多尚未突破。我觉得做自由业就是怎么去突破以往,精进自己。

艾:也是写作。对我而言写作是抒发自己情绪,跟自己对话。那是很私密又实现自我想法的过程。

李:我会留下自己的嘴巴,用嘴巴执行的工作。说话还是最有满足感的,喜欢和大家交流有共鸣,但可以再尝试另一种形式。

多元人生有苦有甜,主讲人分享精彩生活,惹得观众拍手赞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