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7/2019
知音难寻/周嘉惠(吉隆坡)
作者: 周嘉惠(吉隆坡)

如果用距离来衡量代沟,假设自己和父母亲那一代的距离为两公尺,那么女儿和我之间的距离大概不少于两公里。代沟这回事仿佛即是与生俱来,而且还似乎不可能改变。

具体一点的说,以前我并没那么排斥父母亲时代的歌曲,譬如姚苏蓉、青山、万沙浪、余天等人的歌,不错啊!甚至更早的周璇、白光、顾媚、张露等,她们的歌又有什么不好呢?〈奇妙的约会〉这首歌不好玩吗?葛兰的〈我要你的爱〉、张露的〈给我一个吻〉,真的有那么跟不上时代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女儿打从会说话开始,就彻底、毫不留情面、一而再、清楚无误地表达完全无法忍受我对歌曲的口味之意,态度之坚决,让我怀疑她们在还不会说话时可能已经无奈哑忍了许久。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天花在车上的时间十分长。塞在悠悠车龙之中,一个人在车上能干什么呢?无非就哼几句脑袋里还装着的歌词吧!习惯成自然之后,载着女儿时偶尔也会忍不住哼起来。老大还在幼儿园时就明确跟我说:“不好听!”邓丽君哦!不好听!蔡琴?不好听!〈路边一棵榕树下〉?不好听!那什么好听?Let it go好听,唱Let it go。即使整首歌我只记得“Let it go”3个字,没关系,就是百听不厌。有时候觉得真后悔让小鬼点歌,即使只是10分钟路程,父女俩像故障的唱机一样老是循环在Let it go 3个字,精神上实在很折磨!

老大上小学后,换接送老二。这家伙更不好应付。无论哼哪一首歌,她都有意见。“有缘相聚,又何必常相欺?到无缘时分离,又何必常相忆?”(邓丽君,〈奈何〉)“爸爸,不要唱了好不好?”“月儿像柠檬,淡淡地挂天空。”(姚苏蓉,〈月儿像柠檬〉)她仿佛再支撑不住,双手忙摇:“爸爸,不要再唱了!”“咱两人,做阵拿着一支小雨伞。”(洪荣宏,〈一支小雨伞〉)这绝对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爸爸,不要唱了,我心脏不舒服。”不知道现在幼儿园到底都在教些什么的?回想当年自己读幼儿园时候,连心脏是什么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心脏也会不舒服。

找到了连接的桥梁

我曾经尝试把歌曲改编成更接近她们的风格,譬如摇滚版的〈奈何〉,rap版的〈月儿像柠檬〉,新奇吧?“哟哟哟……月儿……月儿像柠檬,淡淡……淡淡地挂天空,耶耶耶!”可是她们一样不卖账,颇有一种“化成灰都认得”的架势,不好听就是不好听。也是,对我来说前卫的摇滚、rap,对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她们来说,依然还是无可救药的怀旧曲风。

老大同学间现在流行一首叫〈生僻字〉的歌,可惜她显然得了老爸的真传,只记得歌词中有“什么什么五千年”的。这什么什么是什么呢?她不知道,我只有更不知道。那么学校音乐课在教什么歌呢?〈紫竹调〉。哇!你们还在唱〈紫竹调〉?然后车里一阵五音不全的合唱版“一根紫竹直苗苗”,老二是从老大处偷师学会的。改天我还会告诉她们,韦小宝的妈也会唱〈紫竹调〉。还有什么?〈小白船〉。哇!你们音乐课本是哪个古墓里挖出来的吗?那么有没有听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不记得,爸爸唱来听。”虽然歌词只有几句,不过前后次序实在不太记得,反正她们也不熟悉,没关系,随便唱几句。“知道这首歌在明朝就有了吗?”“明朝是什么时候?”“至少400年前吧?”“哇!”“网上说〈紫竹调〉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也就是孔子爷爷的时候。”孔子在老二的幼儿园被尊称为“孔子爷爷”。“哇!”

我们父女之间的代沟,似乎从历史中找到了连接的桥梁。

后记:女儿天生拥有古老的灵魂,从小对儿歌不太感兴趣。老大小时候唱歌如吵架,现在唱歌像念经,可以说是佛系重金属派。老二走的是创作歌手路线,最喜欢自己创作的〈薯条与炸鸡之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