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7/2019
杨微屏·娃娃音心魔
作者: 杨微屛(自由撰稿人)

念初中一时,一名女老师特地把我叫到面前,指着我的文章说:“这样的写法是人家写在报纸上的文章,不适合学校里的作文课”,然后再莫名其妙补上一句:“你已长大了,讲话不要像小孩子这样manja(娇气)”

虽然当时我们只是13岁,可是我回到座位后,周围的男女同学都觉得老师“攻击”一个学生天生的“娃娃音”,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因为人的声线并不是生出来后,可以自由切换和“调音”。

不过,想回头那老师怎么会在我13岁时,就觉得我写的东西“是写在报纸上的文章”,我不知道什么文章应该出现在作文课里,但长大后的我真的就是从事文字工作,文章就是出现在报章。

可是,我一直都非常顾忌听到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播出来,当记者期间进行采访时录音,过后若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管长到多少岁了,还是“娃娃音”时,会非常的惊慌,甚至心情不好。

在报章撰写时事点评和政治评论一段时间后,今年3月一家电台通过报馆主笔取得我的联系,不定期的邀约我开声进行“空中点评”,我接受了这项新尝试,因为我觉得这是走出“娃娃音心魔”,克服心理障碍的挑战。

期间我正好阅读乌克兰作者米哈伊尔左琴科的著作《日出之前》,作者反思本身的精神问题,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有关人生的130多个生活片段,希望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入手,通过自我心理疗法,借助理性的力量,寻找精神忧郁症的根源,摆脱精神忧郁症。

作者说:“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应当去寻找原因,弄清为什么我的力量受到束缚,为什么我在生活中这么不愉快,为什么经常会有我这样的人,被无端的愁绪困扰。”

后来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后有新的感受:“太阳照亮了战场,我看穿那些人未开化的嘴脸,幼稚的诡计,过去这一声声呐喊曾使我为之战栗,而现在已不再令我害怕。”

这几个月,偶尔听到自己的声音从电台播出:“名师早点,多知一点……”,我会录下后检讨说话速度和改进问题,一些好朋友会每次帮忙检讨和提出建议。然后,开始有朋友会在开车、在咖啡店等地方听到广播后,发讯息来分享心情,使得我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过去我始终相信用文字点评时事,是我能为纷乱的社会做出思维教育的小小力量,现在加上用声音传达时事点评,也是另一种传达思维教育的管道。

我的爸爸生前是我的专栏忠实粉丝,在他生病期间眼力不好,我会把专栏念给他听。

爸爸几十年来也是那个电台的忠实听众,可惜在他离世后,我的声音才开始出现在电台空中频道。

虽然爸爸不在了,但是我相信,他会听到。

■本期推荐阅读:《日出之前》/米哈伊尔左琴科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