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7/2019
许俊杰.马航需要稻盛和夫
作者: 许俊杰

因最新应用程序热潮,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变老”,纷纷贴出自己用app修图后变老的模样,脸书一夜间变成老人院,成了本周最夯的社媒动态。社交平台上的资讯不断更新,除了一张张老人脸,我居然看不到任何一则,悼念马航MH17空难5周年的贴文,一则都没有。

很多人都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里,忘了马航在2014年发生的两宗空难事故,也忘了7月17日是MH17空难的5周年纪念日。我不是断章取义,也不是以偏盖全的说法,过去我们都在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撰文追悼,点上虚拟蜡烛,献上虚拟鲜花,追悼已经逝世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坚持要追讨MH370空难真相,为MH17空难罹难者追讨正义,只不过5年的时间,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除了一张张的老人脸,常见的美食、旅游、宠物等生活照片,社交平台上追悼MH17的贴文,真的少之又少。我真的怀疑已经没有人记得两起空难的纪念日,除了罹难者家属、同事、朋友、以及像我一样,依然惦记著他们名字,坚持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的公众。

马航,曾经名列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曾经让你宾至如归,让你飞得再远也备受呵护的国家航空公司,她过去遭受的重创,还有未来未卜的命运,难道这么快就淡出了网络群众的焦点?

在越来越多全服务航空释出更优惠的机票后,我在近两年出行时,都选择乘搭比马航在Skytrax里排名更高的航空公司,体验不一样的登机注册、行李托运、座位舒适度、品尝不一样的飞机餐食。持平而论,在一众全服务航空公司精益求精的服务品质里,马航不仅相形见绌,更因机票比别人贵,服务却不比别人来得好而失去竞争优势。

我不是“死忠派”的国航拥趸者,在选购机票时更不会因为所谓的“支持国航=爱国”意识而盲目支付更昂贵的机票价,因此马航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出行中成了第二选择。连年亏损的马航,去年又亏了30亿令吉,或许在逼不得已下对服务品质做了妥协,却让飞行常客如我,真实感受到她和过去“不一样了”。  

虽然无利可图又连年亏损,国库控股依然以重组为重,宣布注入5亿令吉资金整顿马航,长贫难顾,政府不能一直长照马航,于是传出要卖掉马航风声,不过无论是收购或以合伙形式接管马航的公司,都必须答应政府开出的3大条件,即不会更改马航的名字,也不能让马航与马来西亚“脱离关系”,更不可以裁退任何一名职员。

在全球航空史上,马航不是第一家因连年亏损而被逼外卖的航空公司。2010年1月,日本航空宣告破产后,请来了有“经营之神”美誉的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以零酬劳出任董事长,那年他已经是80岁的老人家(无论是国家或企业,都需要靠老人家来打救?),却能凭真本事,在短短2年内,不仅将日航起死回生,转亏为盈,还将日航打造成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航空公司。

细读稻盛和夫对日航所采取的步骤,如卖飞机、砍航线、减人手、减薪水、卖产业,这些马航都做了,为什么日航只用2年就能扭转命连,从破产变成重新上市又业绩辉煌的航空公司,但马航却一路亏损,十数年来都要靠政府出资打救?

我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发现一段文字,用在马航也相当贴切:日航受到在国有企业时期形成的旧观念和制度的影响,对自己的体制弊端视而不见,体制严重僵化、机构臃肿。在运营方面,管理层长期依赖政府买单,公司过多地听从政府指令,市场意识薄弱,例如为帮助政府拉动就业,开辟了许多无利可图的航线,导致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员工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也过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企业内部几乎没有人再认真考虑如何去提高日航的业务效率。

这也是马航面对的困境啊。

谋略很重要,如何拉拢人心凝聚士气,在挽救一家垂垂老矣的企业里更显重要。一家航空公司成为乘客首选,我们是看不见她背后的营作,但从办理登机那一刻起,就能真实感受其职员是否对工作热诚,是否承诺为乘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和舒适安全的飞行环境。马航职员是否清晰经营策略,是否有贯彻经营理念,这是政府在投入亿计去拯救马航的努力上所忽略的事,

一家企业能否成功运行,取决于看不见的公司风气和员工意识。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以自己的公司自豪,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公司服务,那么这一家公司就会发展得很好。相反,员工经常批评自己的公司,那么,这样的公司就一定会破产。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一面上班,一面数落公司有多差。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