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7/2019
蔡兴隆.马来貘开始流浪了
作者: 蔡兴隆

我们在这座半岛的南端,静静观望一个名为日出希望的地方组织,缓缓在策动一个叫做马来貘流浪记的社区活动。

7月中旬,他们在官方网页宣布将43只手工制作的马来貘,腹部可以收藏至少40本书籍,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选择柔佛州的偏远乡镇驻留,鼓励当地儿童与少年自由取阅书本,也可以留下阅读心得,当成双向的交流。

这是一组刘镇东办公室支持的地方创生活动,策动的大将是刘德全,我们有一小段时间重叠在台湾求学与工作,他在北台湾毕业后拍电影, 我在南台湾荒凉边境的学校默默学习拍摄新形态的纪录片,也正在和各类能量奇特的教授讨论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在讨论摄影机该不该介入真实的人生,被介入后的人生,还算不算真实的人生?

后来我们陆续返国,直到2013年他和镇东来到南峇山脚风风火火布局时我们才重新联络上,在几次大型社区活动中渐渐发觉,我们都是说故事的人,差别只在于我没有他惊人的耐心。我的范围比较有限,框限在专栏字数中,束缚在小型艺文沙龙内,依靠文字来策动我心中的艺文软力量,想方设法深掘我们热爱的土地,不贪心搞出全马瞩目的社区活动,只求一小步一小步踩在踏实的土地上;而德全除了说故事,还带动身边年轻团队上山下海,在百年老镇原本落寞寂寥的河边亭子下听长者说故事,在年轻人往外跑的乡镇鼓动大家合力举办河边中秋节,在原本没人留意的老街封路放起露天电影,在河边摇摇欲坠的小贩中心采集绵密的故事,像鼓动火势的旗手,由小变大,从闷烧到旺盛的燃烧,经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变化,彷佛整个社区都被鼓动了,都被挑中某根善感的神经。或许,这就是地方社区活动有趣之处吧,可以提早预想蓝图,但同时不排斥临时变阵的丰富弹性,因为计划是死的,活在那里的人们,才是真的。

后来,我们在脸书平台上追踪这群马来貘的去向,这组年轻团队很会吊人胃口,一天透露一点,连续一周下来,马来貘去过居銮最大的华人巴刹,在那里听老巴刹人述说从全盛时期700多组摊位到现在100组不到,时代的凋零,无可阻拦 ;它们去了大部分柔佛人都熟悉的Air Papan海边,在沙滩上张望数十年如一日的海滨设施,欲振乏力的本地旅游业历历在目;后来也去了黑水镇的稻田中央,在那里和稻农们商谈如何逃离剥削,如何开展年轻人适合操作的稻田旅游模式,就这样一处一处的去,一点一点的和当地风土条件结合,然后伺机提昇,而不是单单画出一幅又一幅欠缺灵魂的壁画。

我们在半岛以南,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马来貘带领热心采集故事的年轻朋友,在柔佛州的乡镇四处蹓跶,重新谱写我方的历史。如果哪一天你在某个乡镇遇上它们,记得从它们怀里抽出一本书读看看,流浪的马来貘,带着知识进入乡镇,我彷佛又听见远方传来的鼓声,年幼心灵悄悄被知识启发的鼓声由远而近,缓缓传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