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7/2019
江迅.阅读生活步入“共读时代”
作者: 江迅

在香港书展聆听每一场讲座,看到台下读者与台上作家讲者互动,你说我听,你问我答,台下读者之间互相切磋,你说我说,由此,我就想起“共读时代”那个新词。读心仪的作家作品,听同一场讲座,这种读者之间的种种“共读”,建立在他们共同的读书趣味和思想逻辑上。文学大家林语堂说过,读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读者“共读”引发彼此的关注和探求,因为“共读”,读者有了共同心灵,在“共读”中发现与自己品行喜好相似的读者,由此形成一种阅读的集体文化意识。

移动互联网环境对大众阅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网络阅读的便利性、开放性、互动性,让人们得以获得更多阅读机会,也更新了人们阅读方法。“网易蜗牛读书”App推出“共读”功能,和相隔百里千里而心灵类似的朋友,颇有仪式感地相约某个时辰读同一本书。他们读书态度一致,在选择图书上有共同趣味,读书拉近了他们联系。

在“共读”中,关于图书、阅读的互动和分享,加深了阅读者之间的沟通和认同及相互理解,这种读书体验,是不是有种把读书纳入“亲密关系场”的浪漫感?与微信社交紧密绑定的“微信读书”,开辟了“共场所”的微观视角,你我能互窥一眼对方朋友的阅读生活,围观这位朋友的读书笔记,一览好友读书排行榜,“偷窥”朋友选择图书的品位,就像是闯入他家小书房,还可以推荐一本好书、分享一本好书,“赠送”一本心仪的书给他人……

这般阅读的“共读时代”,体现在“共时间”上。“共读时代”也可以体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共创作”。在文字弹幕密集的小说页面中,有的作者会主动参与和粉丝一起创作。当读者吐槽情节真实性时,作者会“进场”解释;当有人捕捉到常识性“硬伤”时,作者会旋即更正,并在“段评”里告知所有读者“已改”。编段子、撰写角色小传……这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共创作”。

这也是一种“共读”。在“一城一书”等大型阅读推广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面向全国统筹实施“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活动。有媒体统计显示,在起点中文网上,整个平台评论数量前50的作品,累计能产生超2800万条评论,单部作品最高评论量达150万条,10万以上评论量成为爆款作品的标配。

读书缺乏比较性,就容易让读者陷入年初列书单,年尾感叹时间蹉跎的恶性循环中。“共读时代”为人们读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互动式体验方式,也为人们选择自己的读书方式,提供了更多周边可借鉴路径。“共读时代”有利也有弊。但若是这种阅读比较变成攀比,人人在计较自己读书的数量,那么阅读就成为了走马观花;过度关注阅读互动而放弃阅读本身,阅读就变成华而不实的烦恼。

这是最好的读书时代,“共读时代”到来,让读书由一个人的事变成共读时间。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让人们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有充足选择空间。我们的阅读生活,迎来具有参与性、分享性、共同性、互动性的“共读时代”。今天提倡“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读书由“全民阅读”走向“社会共读”,两者最大不同是,前者能形成一种社会整体氛围,后者则能让不同个体之间的阅读接触更为密切。读书,开卷即可有益;从开卷开始,共读时代,每一个你我都将获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