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8/2019
吴海凉.鉴赏爪夷文与心智成长
作者: 吴海凉

最近教育部有意为华淡小推广学习爪夷文的消息宣布后,引起广泛讨论乃意料中亊。我一位英美名校博士老友就向我表达他深切的关注与看法。他认为要非马来人学习源自阿拉伯语系的爪夷文具有伊斯兰化的隠议程(即由所谓鉴赏文字到可能反被伊斯兰影响的作用)。另一方面,马来文已罗马字母化,早与爪夷文无关连,若说藉学习爪夷文来提升非马来人学习国语的兴趣 ,看来说词也极勉强,此举反倒加重须学三语华小生的压力。老友博士就问我有何看法?

当然作为一个务实的平常人,任谁都首先会质疑这新举措的实用价值,因不管是在商业或科研等学术领域,爪夷文不是重点语文更不是共同国际用语。若有剩余价值,我想可能就是美术价值和宗教符号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了。撇开爪夷文或爪夷化的马来文本体论的取向问题不谈(这是研究文字学的领域),我们不妨把重点移向作为学习者的学童立场来思考学习这语文的成效问题(若无成效等问题可言,又怎会启动这诸多的争论呢),也就是从孩童本身的心智或认知成长阶段看学习爪夷文的可能极限。

依照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成长论分析,10歳左右孩童的心智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处在他所谓的具体运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具备具体思考能力,缺乏逻辑或抽象的所谓形式运思能力(formal operational)。这时期的学童因缺假设性思考能力(propositional thinking),抽象文字符号的象征意义就不可能是这时期学童能理解的层次。从理解到明白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涵义,是思考精凖化过程的再解码过程(decoding),也是只处于皮氏理论所指的形式运思期阶段所能达到的(大约是上了中学这时段)。

基于孩童学习能力的心智成长有年齢上的制约(基本上有5个与年龄相配搭的不同阶段),我们或许很难要求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在阅读理解都难两全其美的情况下,再去“鉴赏”爪夷文的艺术价值或形态美或其他深层意义(这也说明为何学书法的功力表现与年纪或智长有关)。

如果实际情况确是如此,那么这次要求小学生学习爪夷文也好欣赏也罢的举措,就显得草率缺乏学理依据。若真非得实行这意在让非马来子弟了解阿拉伯文化或马来文化的爪夷文,不妨供上了中学后具有形式运思能力的中学生学习,从心智成熟看,这会更有成效与意义。希望教育部的课程设计单位能多作功课,不要不断推出争执性产品以致伤害到家长,华教人士和无法为已伸辨只能苦受的小学生,也影响教育素质。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