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8/2019
郑丁贤.幸亏有“炒作”(也谈爪夷)
作者: 郑丁贤

噢!是的,刘镇东副部长没有说过“小题大作”──那是《星洲日报》过度诠释,本报已经正式纠正和道歉。

但是,副部长的确有讲过“爪夷文课题,是从《星洲日报》根据教师的讯息,以头版炒作议题开始。”

刘副部长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星洲日报》没有用头版刊登这个讯息,就不会引起民众的注意,也不会成为课题?

或者是,如果《星洲日报》没有报道,华社就不知情,那教育部落实爪夷文教学或鉴赏,也就神不知鬼不觉。到时生米煮成熟饭,不学也得学了,就没有问题了。

而刘副部长说,《星洲日报》把“小题大作”加入他的文章语句里,是恶意捏造新闻,违背新闻作业操守。

是的,这个错误,《星洲日报》已经纠正和道歉。

不过,《星洲日报》报道明年起华小要落实爪夷文书法鉴赏,这项报道,并不是恶意捏造新闻,当然也没有违背新闻操守。

重点不在于“小题大作”,而是要推行爪夷文的学习和鉴赏是一个事实。

如果只是炒作,那么,行动党13名州议员、社青团领袖,以及138个行动党支部联署反对在华淡小植入爪夷文教学,岂非也在配合“炒作”?

而刘副部长认为,对于爪夷书法课题,人们要走出惊弓之鸟的感受。

一句“惊弓之鸟”,云淡风轻,把华社的担忧和反对,视为反应过度。

而刘副部长用了很多美丽的词藻,譬如“要互相信任”,“要有文化自信”,用心良苦。

如果刘副部长认为接纳爪夷文教学,可以显示华社互相信任和文化自信,那么,请问政府为何不先承认统考,这不是更加可以让各族互信,以及马来民族文化自信的最佳表现吗?

刘副部长如此轻易的为教育部的政策背书,又是否有真正去了解这项政策的用意?而政策的背后,是否还有深远的隐议程?

我不是专家,不敢轻易的做出判断。不过,我引述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曾经担任师训学院讲师,在体制内工作的陈爱梅博士所说,过去以来,大马的教育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工具,用以塑造学生的思想,而宗教化就是其中目的。至于少数民族的需要,通常都没有被列入考量。

陈博士的经验和感受,点破了教育政策背后的议程。

而在华小推行爪夷文学习,是从小四到小六,并且衔结到中学的一整套措施。

从小四开始学习鉴赏爪夷文书法,只是一个开始;有人争议说,这只是“鉴赏”而已,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有一些人只知一而不知其二三四。教育部为推行华淡小“爪夷书法鉴赏”而拟出的纲领,已经把看、读、写作为教学内容。

而小四之后,还有小五,乃至小六和中学的延续,只是“鉴赏”这么简单吗?

明眼人还指出,如果只是书法鉴赏,那应该是放在美术课,或是课外活动,而不是马来文课。

副部长又是否知道,在国小,爪夷文是伊斯兰的一部分,而不是马来文科的部分。

宪法注明,罗马化的马来文才是国语,爪夷文并不是,甚至很多马来同胞都无法掌握。UCSI的达祖丁教授说,爪夷文已经是过去的语文,他还问说:“学习爪夷文对未来有什么帮助?”

而茜蒂卡欣律师更直截了当的说,学习爪夷文就是让学生习惯阿拉伯文化,有利于政府进行同化政策。

虽然我对这个说法暂时保留,然而,你我眼看着大马不断的伊斯兰化,阿拉伯化的趋势,又怎能没有这层担心?

对了,阅读《汉都亚传》和《马来纪年》两本古书,可以增进对马来历史文化的了解,但是,它们不需要学会爪夷文才能阅读,而是可以阅读马来文、英文,甚至华文的版本。

至于促进族群沟通,我想,如果真的有诚意,行有余力,不妨学一些淡米尔语、伊班话、卡达山话、原住民话,还比较实际实用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