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8/2019
黄子豪.从教育角度讨论KHAT的落实
作者: 黄子豪

每当马来西亚出现和教育有关的课题时,它无可避免都会被政治化。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回到教育的基础去解决。爪夷书法艺术课题也不例外。

根据教育部的说法,学习爪夷文的政策纯粹就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了解马来文的来源和演变。根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现代马来文其实是爪夷文转化成罗马字母的拼音而形成的。如果我们用汉字的载体来比较的话,那么爪夷文就是汉字,现代马来文就是汉语拼音。基于这个原因,教育部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马来文的“前世今生”,以便更能推广国民对国家文化的醒觉和认同。具体来说,根据教育部长马智礼的话,那也包括了解国徽、州徽、钞票上的爪夷文含义。

这让笔者想起了在中学时期华文课学习的汉字造字法。所有拿过高中华文科的学生都应该学习过汉字的造字法,也就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专注这6个造字法。那时候学习这一门知识,主要让学生知道现代汉字,是如何从古代用象形文字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加上各类的指示性符号,或者两个或以上的字合体,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书写的现代汉字。而这三千年的文明演变,中学华文课用了多少时间来教导呢?记忆中,在5年的高初中华文科里,只谈过一次;一堂课就带过;总体解释这些历史演变的课文,不超过三页。

对这些历史知识这么的含糊带过,是因为我们不爱惜中华文化吗?还是我们对本身的汉语文化没有足够的醒觉?事实上都不是。主要的原因还是该项知识的实用性和迫切性。文字的演变,本来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研究。当中牵涉历史的演变,文化的碰撞以及社会的调试。要完全掌握一种文字的演变,甚至要学习文字的前生,包括汉字的前身象形字,马来文的前身爪夷文,英文的前身古英文(混合了拉丁文、德文),那会是适用于大学研究生的学习范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实学习这些历史语言根本没有迫切性。

如果只是单纯介绍文字的历史,笔者觉得以这个方式稍微了解一下象形字、爪夷文、淡米尔文,那是无伤大雅。任何一门语文课,在小学阶段,如果有一个小小的篇幅介绍它们的历史,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这个课题。但是我们必须确保每一门语文科都获得同等的待遇,这才是教育部长口中真正落实“教育去政治化”的方法。

此外,马来西亚人力资源在国际就业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掌握多种商业语言。因此教育部在制定教育指南和内容的时候,应该确立当中的实用性。教育部必须认清一个现实的学习命题:马来西亚学生花在语文课上的时间已经不少了,如果再加上篇幅巨大的爪夷文学习,那么学生对语文能力的掌控肯定杂而不纯。这就会导致我们失去强大的竞争力。这对国家教育政策培育英才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