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8/2019
不能改装、扩建、换色·围篱洋房限制多
作者: 郑碧娥

我们3个(ABC读者)是亲人关系,几年前在雪州市郊一个城市,各买了一间围篱独立式洋房,最近发展商移交新屋锁匙,获告知不能改装洋房外观,例如扩建、房屋外观的漆料颜色也不能改变。

发展商办公室的职员说,当初购买时市场部的销售人员或是经纪应该有告诉我们。坦白说,他们并没有,那时在商讨是否要购买时,主要是谈关于3个人购买,是否可获得发展商给予一些回扣的优惠,我们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毕竟装修的事也要等到房屋建好才来安排。

请问:“我们购买的是洋房,为何需要面对这些限制?

听说日后领的不是个别地契,而是分层地契,真的是这样吗?”

答:ABC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之前也有读者面对上述问题感到疑惑,信中提及的围篱洋房,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围篱与守卫产业”(Gated and Guarded Residences),这类型产业登入大马产业市场,至今已超过15年的时间。

今天,城市发展商推出的有地房产,有不少定位为“围篱与守卫产业”计划,以引起产业投资买家的购买兴致。“围篱与守卫产业”主要是供海外专业人士居住;不过,本地一些上层收入家庭,也很拥护这类格局的产业,一方面是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是拥有较大层面的保安设施。

“围篱与守卫产业”出现在东南亚与大马,主要是基于上述两个因素:保安与财富地位的象征。这类型产业比较类似住宅俱乐部社区,提供富裕社群比较优质与保安的生活方式。发展商、地主、产业投资者/买家,共同努力规划一个全新的现代城市生活区,“围篱与守卫”只是较大配套中的一部份设施。

从房屋社区转型至围篱社区
住宅发展计划新指标

近年来,大马产业市场的其中一个特色,是将现有的房屋社区转型为“围篱与守卫产业”。业主本身组织起来成立居民协会,然后向地方政府寻求批准,以塑造“围篱”社区,进而取得更大程度的个人安全和隐私空间。不过,这些“围篱与守卫产业”已成为一般住宅发展计划的新指标,并非是超富裕者,或是身份与有地位者的象征,而是成为“标准的模式”。

“围篱与守卫产业”可以从最基本的、拥有某种限制进入房产社区的保安设施及拥有其他共用的设施,例如泳池、俱乐部或是高球场的附加设备。

围篱与守卫产业定义

鉴于“围篱产业”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围篱与守卫产业”住宅计划推出市场,相关当局配合国家土地法典,推出一些监管这类型产业计划的指南。其中,大马城市与乡区规划局已发出指南,并对“围篱与守卫产业”进行诠释,发展商可以选择采用以下条例推行发展计划:在1965年国家土地法典下进行土地分割为个别单位,或是在1985年分层地契法令下分割土地为分层单位。假如发展商选择第一条,那么主要是塑造“守卫邻里”,假如选择第二条,则形成“围篱社区”。

“围篱社区”是一群居民或社区,他们住在一个有守卫、用篱笆围起来的住宅区,不论是高耸的产业,例如公寓、共管公寓或城市房屋,或是有地产业、例如洋楼、排屋或半独立洋房。

购屋者协会中文组主任陈钟灵说,在围篱产业受到1985年分层地契法令约束的情况下,这些产业的买家,准备装修房屋,面对的限制,与共管公寓的业主是一样的,就是不可以修改房屋的外观、漆料的颜色、铁花的颜色与设计等等。

围篱洋房属分层地契

随着1985年分层地契法令的修订(2007年4月12日起生效),发展商与购屋者签署的任何“共管契约”,如今可以在1985年分层地契法令执行,因此围篱洋房的买家领取的是分层地契。

此外,2007年共管产业(维修与管理)法令,主要是负责分层产业的管理事务。“围篱社区”是以设施吸引购买者,有关社区所提供的设备有赖于许多因素,例如地点、地理位置,人口与社区的架构,包括房产的类型。

“围篱与守卫产业”放眼上等收入的家庭、寻求比较完善的保安、更大的隐私空间等等,市场对这类型产业的需求日增,主要是因为社区治安差、破门行窃的个案不断增加。

对发展商来说,“围篱与守卫产业”比传统产业计划,带给他们较高的盈利赚幅。这类型产业计划的普及,主要是社区治安欠佳,加上人们收入普遍增加,每平方尺20至35仙的管理收费,仍在他们负担能力的范围内。

不管你是买来自住或供投资,“围篱与守卫产业”

必须坐落在理想地点、设计好、完工美,同时必须是获得地方政府当局批准的“围篱与守卫产业”计划。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