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8/2019
关丽玲/花踪采访团队
作者: 关丽玲(副刊副主任)

两个星期前,我们还在国家文化宫里忙花踪颁奖礼和研讨会。

活动结束后的整个星期,副刊编辑室仍处于“花踪思绪未定”状态,还在花踪氛围里没出来,感想、检讨、啼笑皆非的花絮等等,聊个没停。

活动进行中的紧张,采访等等工作的协调,活动结束后要应付各种催命似的电话讯息,日常的节奏还没调整过来,好几天的精力消耗,不知何时可以恢复元气。我和慧颖都觉得这届的花踪已经没跟书展一起办了,怎么会特别累,难道真的年纪大了?

应该是从第九届开始,我开始参与花踪,与花踪的情感,一路走来主要都是采访工作——从采访颁奖礼和研讨会、作家专访、决审会议记录,到如今的统筹和协调采访、接待作家、其他媒体采访安排等等,自己记性不好,难保不会百密一疏,每届活动结束后都在花踪文件匣里记下要改进之处。

颁奖礼前几天,我们已开始“六亲不认”,文教部同事负责舞台、场地、作家接待、决审、奖项、票务、座位安排等事宜。副刊组的重任,除了现场新闻采访,确保拍到所需要的照片等等,记者和编辑也会帮忙接待、检票、带位、司仪、司机等杂事,很多时候还是临时才接到通知。

现场紧张的程度是会为了一张大合照焦虑不已,直到跟作家一起吃饭的黄主任发出“各单位注意,麻鹰出发了”的讯息还没能松一口气:作家从餐厅出发,众摄影记者在现场准备,报馆内部催促照片来了没有,颁奖礼会场紧张等待节目的开始……记者忙于进出场外场内采访、传新闻,反而没有办法观赏完整的颁奖礼。在会场看到我们的朋友不知会不会觉得我们怎么一点文学气质都没有?

活动结束后,作家专访、活动记录、决审会议记录正在记者编辑手上陆续完稿中,这还没包括日常的稿件截稿日在即,同事们可是要疯了。

一场文学盛会多得报馆各个部门的鼎力协助才能圆满。像采访花踪经验丰富的摄影记者,我们常自嘲,采访自家办的活动是压力最大的。这是当然的,两年一度的文学奖,是表扬杰出的文学创作者,文学作品需要读者,我们确保尽所能呈献出最完整的记录,之于创作者,之于读者,一个最好的纪念。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