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8/2019
陈嵩杰.迎向未来的老字号

几乎天天都会驾车经过谭扬老街的芙蓉人,必定经过自采矿拓荒年代就创建起来的百年老庙列圣宫。

紧紧依偎在列圣宫一旁的老邻居,是与它一起走过百年岁月,见证芙蓉市一点一滴成长的双层老店屋,门面楼上大墙,泰和堂这三个老字号的浮突大字,更是芙蓉人熟悉的招牌。

但却没有多少人留意它的存在价值,以及留心聆听这个老字号背后的人情味故事。

探索一个城市的老街区,向旅客导览老街,逐渐已形成一种社会文化风气,尤其是华社群体,在官方历史和学校课本,华族开荒史没享应有的认同形势下,地方史更有深挖和收集的必要。

所以聆听老字号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周去,因为未来就藏在过去之中;当听到有人相中芙蓉老街的泰和堂,甚至已把它打造成民俗文化馆,这可是振奋人心的好事。

这首家私人办的文物馆的出现,也迎合州政府在其毗邻的萧隆兴街规划成步行街,让老街区恢复商业活力的努力。

在人文空间安排下,日前我们难得有机会登门造访芙蓉独一无二的民俗馆,参观收藏丰富,且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并与创办人黄永康交流,了解他当初为何萌生办这所文物馆的念头。

读者不知犹记得,泰和堂的业主芙蓉华济公会多月前,曾将遗留在泰和堂阁楼一些制饼工具和早期用的扁担蓝子之类的用具,转赠森华堂文史馆的创举。

或许是黄永康的缘份,他在店里偶然间发现更多的文物,即使已破烂不堪的老招牌,爱护老旧事物的他,花很大的心机修补回去。

其中一块他修补过的长形广告吊板,更是有考究历史的价值,这是早期商家普遍采用吊在店外活招牌,目前市面上已绝迹了。

这个吊板式的招牌,注明此店也曾是家用洋货店,这又进一步说明泰和堂饼家的前身,或店面部份,曾有一家洋货店的存在。

我转告,热衷推动老街导览的高老师,今后向旅客推介芙蓉老街的故事时,须特别讲述泰和堂百年老店的个案。

据我了解,泰和堂是芙蓉最早期的手工饼家,创办人也是黄姓的客家埔籍先辈;华济公会仍保留与这位租户老板早期的信件来往,细阅才了解老店后座,曾是振华学校上课的校址。

欲知更多的故事内容,成为老街导览的素材,我们也期望泰和堂黄家后人能现身,向森华堂文史馆研究组提供更多的口述历史资料。

泰和堂是老街的地标,懂他,可让我们更懂得社区面貌的变迁,掌握更多先民在地奋斗的历史篇章。

老店外头政治暴风雨猛刮,事事非非让人心烦,店里喝上店主泡的药茶谈人生,这里才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