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8/2019
潘明丰:珍惜和平·莫忘二战先烈牺牲

潘明丰(左二)在二战纪念碑前献花圈致意。

(山打根15日讯)州卫生及人民福祉部长拿督潘明丰表示,从74年前的死亡行军之路及战争吸取的教训,应该传给下一代,让世世代代莫忘二战先烈的牺牲。

“我们该停一停,反思我们一直以来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并提醒自己,战争只会为人类带来摧毁。”

潘明丰也是丹绒巴拔区州议员,他今早代表副首长兼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刘静芝,出席在纪念公园举行的二战纪念日追悼会,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说,有些二战战犯是在山打根丧命,当时也有不少当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牺牲性命来帮助盟军士兵。

“在这宁静的早晨,我们与家人来到这裡,一起回忆及牢记74年前发生过的悲剧。”

另一方面,市议会主席拿督许赞力表示,二战纪念日追悼会定在每年8月15日举行,是为怀缅在二战中牺牲的逾2400名英澳军人,以及曾经帮助过盟军士兵的先烈。

“这也为让下一代牢记二战先烈为和平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在追悼会上,我国、澳洲及英国的二战烈士后裔受邀上台诵读悼词,以追悼他们在二战中牺牲的祖先。众出席者与嘉宾在哀乐伴奏下,依序到二战纪念碑前献花圈及鞠躬致意。

出席者包括山打根区国会议员黄诗怡、伊罗普拉区州议员张克骏、山打根警区主任阿兹哈助理总监,以及大马皇家海军志愿后备军荣誉少校拿督彭思彬等。

二战纪念日追悼会全体嘉宾合影。


英专员:夺走无数年轻生命

世人须牢记战争残酷

(山打根15日讯)英国驻马最高专员查尔斯海伊表示,在二战牺牲的军人,有许多是10几至20多岁的年轻人,战争也夺走数千户家庭的儿子、兄弟、丈夫与父亲。

“这绝非独立事件。出征远东战役的有30万名盟军军人,当中三分之一的军人,即10万人死于囚禁,这数量比如今英国军队总人数还要多。”

查尔斯海伊说,有将近2000名澳洲及英国军人死在死亡行军之路,他们的死亡在当时也带来了无法估计的后果。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讽刺,这地方是如此美丽和平,却也是用来纪念死于二战中最黑暗篇章的人。在这裡,我们会记起在二战暴行——死亡行军之路,以及在残酷战争中丧命的军人们。”

位于山打根纪念公园的二战纪念碑。

战争记忆强化马英关係

查尔斯海伊今早在纪念公园举行的二战纪念日追悼会上致词时,这么表示。

“对于少数在婆罗洲战役丧生者,我有一些个人感想要分享,我之前有幸在一个戈顿高地兵团担任长达5年的军官,而该军团是从一些大小城镇,以及从苏格兰东北部地区招募军人。”

他指出,于1942年2月,戈顿高地兵团设在新加坡的第2个营沦陷,全数被俘虏,大部分军人被迫逗留在新加坡,直到1943年,其中32名军人被送往砂拉越古晋及纳闽。

“最后仅5人倖存,其馀全都死于疾病、飢饿或死刑。这些死去的军人被埋在数十个无人可知的地点。这群人只是一个缩影,却足以反映其馀数以万计的军人命运。”

“唯有记起在这裡死去的人,我们就能知道这是我们共同历史的黑暗篇章,可清楚提醒世人有关战争带来的危险。”

查尔斯表示,战争留下来的记忆,也强化马英两国之间的历史联繫,这也是为何英国与澳洲至今仍然是大马最亲密的2个盟友。

来自澳洲、英国的二战的军人后裔出席二战纪念日追悼会,追悼在战争中牺牲的祖先。

澳专员:感谢沙人每年追悼

另一方面,澳洲驻马最高专员安德鲁金诺斯基表示,二战军人后裔远从该国前来山打根出席追悼会,是为追悼在二战中受苦死亡的祖先。

“第二个原因,是要在此说一声谢谢,谢谢沙巴人建造了如此美丽的地方,并每年举办追悼会,让我们齐聚,一起悼念二战中牺牲的先烈,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他说,每年举办的山打根纪念日追悼会是马澳友好关係的象徵,这段关係可追溯到二战时期,二战澳洲特种部队“Z Special Force”帮助当时的北婆罗洲,抵御日本军队侵害。

“沙巴海域虽美丽,但它总是会带来危险,这就是为何澳洲一直与沙巴保持紧密的友好关係,这也是为两国国防防御<7740>想。”

阿斯沙夫法阿里安(左五)与出席欢迎宴的嘉宾合影。

 阿斯沙夫:历史书少提及

死亡行军之路被忽略

(山打根15日讯)州旅游、文化及环境部助理部长阿斯沙夫法阿里安表示,死亡行军之路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在历史书上却很少提及。

“国人应多了解死亡行军之路的历史,以及多举办纪念活动。”

阿斯沙夫昨日傍晚代表副首长兼州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刘静芝出席“山打根二战纪念日欢迎宴”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说,8月15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以纪念先烈在二战中的牺牲及他们的勇气。

“我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携手合作,将更多有关二战时期的山打根史料传播出去,明年山打根将迎来第75週年二战纪念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出席者包括英国驻马最高专员查尔斯海伊、澳洲驻马最高专员安德鲁金诺斯基、山打根区国会议员黄诗怡及伊罗普拉区州议员张克骏。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