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8/2019
赵少杰/那些曾经往来的书信
作者: 赵少杰

4377TLK20198161554314575883.jpg

你有多久没收到一封写给你的信?换句话说,你有多久没有提笔写信呢?

前几天有人问我:“以你的年纪,你应该有交过笔友吧?”虽然极度不想承认,但确实在小时候曾经交过一个笔友,往来几封信后,因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就不了了之了。写信的习惯,从身边的朋友搬离家乡,或是出国念书开始,写信、买邮票、寄信变成了每月固定行程,当然每天放学回家,总会期待信箱里有封贴上外国邮票和写你名字的邮件。

后来自己也出国念大学,写信的次数与数量变得更多了。当时网络不发达,电邮尚未普及,而拨打国际电话太贵,唯有靠写信和明信片来传递思念。写信像是一份生活报告,有时更像是跟自己的对话,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透过文字描述生活,一张薄薄的信纸,密密麻麻的文字,语法与辞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长长的词句里所传递的心意。母亲规定每月至少一封信或一张明信片,为了达至此目标,常常躲在吧台后写信,向家人报告日常琐事,希望他们不担心这个经常不在家的儿子,我会努力过得很好,即使不好也不会在信里透露,只因为家人的操心,远比提笔写信来得重。

除了写信给家人,更多的信件来往都是那些各奔东西的同班同学,当时大家都在不同国度的大学里求学,因为生活习惯上和语言的差异,我们都非常想念彼此在一起的时光。意大利小镇上的贩卖香烟、打火机的小店,通常也是购买邮票的地方,我与大胡子店员Marco从陌生变得熟络,只因太常过来买邮票而相识,从最基本打招呼到话家常,他说:“你对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一张邮票,一杯咖啡开始。”

4377TLK20198161554324575886.jpg
4377TLK20198161554314575885.jpg
4377TLK20198161554314575884.jpg

4377TLK20198161554304575882.jpg

温暖无比的一封书信

在西洋美术史中,艺术家的书信为研究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会在信中画上草稿,或是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因此在美术史教授开出的书单中,其中一本就是法国写实画家库贝尔(Gustave Courbet)(注1)所写的书信来往合集,透过这些书信的内容,我们得以拼凑画家的创作思路,以及他的生活和感情中的变异。

1849年11月20日,乘马车到梅齐埃尔附近的圣但尼宫去,在路途中,看到两个在路旁打石头的工人。后来,便邀请了两位贫民到自己画室当模特,创作了《石工》。《石工》的情节发生在烤人的太阳下,在道旁的沟边。石工的形体微微地突出在高耸的绿色山坡前,山坡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上面飞驰过一大层云影。画面的右角,在山坡后面,可以看到一角蓝天。

还记得当时为了准备考试,我们一面在翻阅这些书信时,一面咒骂他,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爱写信给亲朋戚友的画家,但是为了更全面的认识他,我们不得不消化这本厚厚的,由所有信件结集而成的书。(我是不是应该少写一些信呢?)

蓝白红相间,左下角印上蓝色毛边的PARAVION,这是最经典的空邮信封,信纸越薄越好,因为可以多写几张塞入信封内,感觉比较划算,虽然当时的邮费比现在便宜很多,但是若常寄信出国,总和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除了自己努力写信之余,我发现回信的朋友也是一封厚厚的信封,最多长达20页的信纸,行距之间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它比一通长途电话更珍贵,因为那是日积月累而写的信。

我已经好久没有写信,也很久没收到亲手书写的信,然而想写却怎么也记不起任何一个可以邮寄的地址,和一个可以相互通信的名字。

注1:

库贝尔Gustave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其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