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8/2019
张庆禄.少一点争议,多一点和谐
作者: 张庆禄

马来西亚必须想个办法,摆脱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困境,毕竟在长期争议的状态下,我们难以取得进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说得武侠一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然也会有争议;尤其是多元种族社会,结构复杂、文化相异、利益盘根错节,难免有更多的分歧,更容易引发争议。

这种社会结构已成事实,难以改变,但作为活动的个体,国人应在这个既定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共存之道,建立共识,减少分歧,化解争议。

其他国家当然也有争议,由于政治取向、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一个社会都有意见相左的时刻,只是我国社会的争议既繁多又琐碎,教人心力交瘁。更甚的是,许多争议都涉及宗教与种族,一次又一次撕裂社会。

华淡小爪夷文单元风波里的几页课文就把多元社会切成两个阵营,几经折腾才找到出路,但还没有落幕。

与此同时,印度籍伊斯兰传教士扎基尔的风波牵扯上宗教等敏感因素,冲击脆弱的族群关系。我国社会竟然因一个外人而产生分歧,争议四起,反映国内族群融合的程度大有改善空间。

这些争议消耗了太多的社会资源,拖慢了国家的前进步伐。当政界与社会都忙于处理或关注这些“根本就不该发生的争议”,就无法专注于改革制度、提升经济。

这不意味,我们要完全避免争议,把问题扫在地毯下以维持表面的和谐;而是要强调我们不能常常深陷于矛盾与冲突的状态。

马来西亚社会这种高度敏感、容易爆发争议的“体质”必须获得调理与改善。短期而言,政府的施政要保持敏感,避免触动各族的神经线。例如,华淡小爪夷文单元并不是国语课本中非教不可的重要内容,也不是促进国语学习的重要举措,早该搁在一旁,何苦闹得满城风雨,加剧各族之间的误解与对立?

长期来说,政府与社会须促进跨族群交流,建构稳固的族群关系,塑造马来西亚人的共识。这是一条漫长的团结之路,需要国人的积极参与。当马来西亚国族的意识深植于社会,当多元开明的价值观在政策中获得贯彻,爆发争议的几率就会减少。

少一点争议,多一点和谐,马来西亚会更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