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8/2019
卜佛海.国庆的反思:国民团结
作者: 卜佛海

马来西亚虽已独立62年,但回看过去,种族关系还是那么的脆弱;国民团结,尚须努力。最近一场涉及不同种族的小车祸,最后因双方失去理性导致其中一方送命,就这样演变成种族课题。

在迎接62周年国庆之际,国人尤其是政治人物是不是应该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族群之间如此疏离,以致大小事件都从种族角度去看待?除了公路意外,攫夺、抢劫和破门行窃案也是如此。

各族之间缺乏互动、容忍和互信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究竟有多少个友族朋友?彼此之间又有多常来往?当你问马来人和印裔同胞时,相信他们也同样答不上来。

举凡到过政府机构办事的公众,都会埋怨公务员工作散慢,效率奇差无比,柜台外长长的人龙,柜台前的官员仍在谈笑风生;而公务员又以马来人占绝大多数,因此产生了一种刻板的印象。

如果我们到雇员公积金局办事,又是另一种景象,那里的柜台人员都是笑脸迎人,而且效率高,一般提款申请,15分钟之内就能搞定。

同样的,马来社会普遍上认为凡华人必富有,再加上敦马哈迪的“美言”,马来人更是深信不疑。因此,在固打制作怪下,华人子弟即使成绩再好,也不能保障一定进得了公立大学,即使挤破了头被录取,却得不到心仪的科系。但马哈迪和教育部长马智礼都不觉得有问题;在他们眼中,华裔家庭都有经济能力,可以选择私立大专院校,或到海外深造。

归根究柢,各族缺少互动和互信,政客的种族分化言行是一大因素。巫统政客的“马来人至上主义”,以及常挂在口中的“这里是马来人的土地”,以及“非马来人是外来者”的思维,都无助于国民团结。最近连土团党的政客也大放厥词,企业发展部长礼端尤索夫在爪夷文课题上声称“马来人太宽容了……”,所以说土团党拥有与巫统相同的基因,并没有冤枉他们。

旅游促进局的宣传口号是强调多元马来西亚的“亚洲魅力所在”,但是口号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并没有反映在国家的政策上,政府领袖也没有身体力行。前朝如此,希盟政府亦然。

非马来人向来不反对政府照顾弱势的马来人,他们只是要求公平和平等的政策,在政、经、文、教领域一视同仁。目前的情况是,当其中一方争取应有的权益时,马来人就会觉得受威胁。

董教总捍卫华教,是担忧华小会变质,无可厚非。敦马哈迪一句“董总是种族主义”,马来社会就发出查禁董总的声音。只要回看我国的华教史,就会明白华印裔社会并不是杞人忧天;教育部在过去的许许多多投石问路的措施,至今仍历历在目。1987年的华小高职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哈迪展开了名为“茅草行动”的大逮捕行动,不少华教人士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这是大马建国史上的一大污点。

华人有句老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华社对兴学办校出钱出力,从不落人后。《星洲日报》联办的“Tiger 星洲华教义演”,25年来协助华校一共筹募了3亿4084万令吉;“海鸥星洲爱华教义演”10来总共筹获1亿116万令吉;而“Econsave 星洲华教义演”则在短短3年内筹获774万令吉。这说明华社重视教育的程度,也反映出华社在这些年来已为政府分担了超过4亿5000万令吉的教育经费。

其实,华小的存在,已丰富了马来西亚的多元。华小已不再是华裔莘莘学子独有的求学场所,而是我国各族,包括马来人、印裔、原住民和东马其他族群孩童的求学选择。目前,华小的非华裔学生已多达18%。

尽管如此,马来社会对华教和华小的处境知道的太少。他们对华小的讯息了解大多来自政治人物和官员,而政客煽情的言论使他们对华小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误以为华小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

就以爪夷文课题来说,诚信党主席莫哈末沙布指《星洲日报》也好像《马来西亚前锋报》般,喜欢煽动种族情绪,《前锋报》的对像是马来人,《星洲日报》的对象则是华人。

末沙布不懂中文,他并不了解爪夷文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关的负面资讯都是来自他的内阁同僚和盟党领袖。有人多次在内阁中伤《星洲日报》,指本报炒作爪夷文事件。大家都知道我指的是谁。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