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8/2019
【花踪回响】马来西亚多重叙述中的马华文学文◆Pauline Fan 范绮伦(作家.2019年乔治市文学节主办人)译◆郭紫薇(万达大学学院学生事务与服务部主任)
作者: Pauline Fan 范绮伦

2019年8月3日,我和Sharaad Kuttan以乔治市文学节主办人身分到国家文化宫出席一场盛大的典礼,即第15届花踪文学奖颁奖礼。这项由星洲日报主办的文学盛会认可了马华文学骄人的成就。

马来文学家SM Zakir、Sharaad和我都不谙中文。幸好,我们有万达大学学院的郭紫薇博士、南方大学学院的许通元先生及擅长写诗的黄文娟女士一对一整晚辛勤地为我们翻译,让我们能全程参与花踪的节目流程。

花踪共设6个项目奖项,即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马华文学大奖及世界华文文学奖。当晚最令我欣赏的有3点:

1.颁发每项奖项前都由一位评审发表评委点评,而评委都是文学界的资深写作人、评论家或编辑等。这届的报告文学首奖悬空,因为评委对所有的参赛作品都不完全满意,要求水平甚高。

2.多位马华作家虽然已驻留在台湾,却心系马来西亚,以大马的题材来创作。马华写作人与祖国马来西亚剪不断的脐带及他们对马来西亚社会民生长期的关注,再再地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课题、布景或两者皆有。这在散文、报告文学及马华文学大奖方面尤其明显。写作人似乎偏爱历史素材。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故事,尤其是日治时期的一些民间史录及与共产党展开斗争而宣布的全国紧急状态期间的事,往往都在马华作品中再现。

3.花踪的入围名单有多位的年轻写作人,胜出的新秀也有好几位,当中更不乏女性,令人欣慰。花踪的奖项肯定能在刺激年轻一代的写作力量方面起作用。

花踪颁奖晚会让我和Sharaad对不甚了解的本国的一个文学世界找到了切入点。数个月前,我们为乔治市文学节筛选主题及节目时,我们就已决定邀请一些马华作家,让马华文学成为文学节的介绍项目之一。今年11月21至24日在槟城展开的乔治市文学节将重点介绍的马华作家是张锦忠和贺淑芳。

我和Sharaad都意识到马华文学在全球华文文学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许多马华作品已被译成英文,参与出版的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等。马华文学的世界性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我在大学期间曾经着迷于中国文学。在纽约大学念本科的时候,我选择了Rebecca E. Karl教授的现代中国历史和Moss Roberts教授的中国文学与哲学。我们阅读鲁迅、茅盾和张爱玲的英译本著作,考察当代的文化及历史思维。我对这几位作家的印象很深,也深受他们的影响。所以当花踪的节目出现了一位穿着高雅旗袍的女性在台上进行独白桥段时,我一眼就能认出所演的就是张爱玲这位作家。

离开文化宫当晚,我非常想阅读我们初步接触的花踪得奖作品,尤其是今年的马华文学大奖得主张贵兴的长篇小说,还有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董桥的著作。他们的作品在严格的评审后既然被冠为大奖及国际奖,理应被介绍给马来西亚广大的读者群阅读。

当然,这又涉及马来西亚各语文写作群体之间的互动与文学翻译的问题。我被告知过去已有单位努力地将一些马华作品翻译成马来文。我希望这样的努力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我更盼望看到马来文、英文及淡米尔文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试问,如果我们不能读到彼此的作品,我们何时才能了解彼此呢?

最后要说的是,单靠文学文本的翻译,还是不能在马来西亚这多元的社会结构中促成深入及有意义的交流的。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离开封闭的族群语言文化的圈圈吧。让我们不畏困难,一同寻找和探路,一起拥抱这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的、多重叙述的马来西亚文学天地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