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8/2019
【我们还需要婚姻吗?三】不婚不生,为什么?
作者: 叶洢颖(副刊记者)

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不结婚?

理由千百种,就跟情侣相爱分手一样。能走到一起是缘分,但结婚生子又是另一种生活。

当不婚主义普及化,越来越多人不婚不生,为什么呢?

没钱没屋没车?

找不到适婚对象?

享受单身没牵绊?

不想放弃自由生活?

不愿承担责任?

也许,还有更深层的问题根源?

曾经“结婚”是普世价值观,不婚主义者会被视为异类,甚至“结婚光荣,单身可耻”的观念深植在人们的脑海中。于是许多人为结婚而结婚,婚姻不再只是有情人意欲组织家庭共度一生的象征,也变成满足社会、满足普世价值的需要。

然而,这个“普世价值”渐渐开始被舍弃,“不婚”的现象在世界各地蔓延,仿佛在证实李银河的猜测。

有报道指出在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不婚族”的人数已超过选择“结婚”的年轻人;美国16岁以上的人有50.2%都是单身。

而离我们相对较近、民风较传统保守的亚洲国家如中国和日本,“不婚族”的比例也渐渐上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7.2%,创近10年来的新低,其中最低的城市上海,结婚率只有4.35% 。

日本NHK今年1月公布了一份关于日本人结婚意愿的最新调查,不到三分之一的认为“结婚是理所应当的”,68%的人觉得“可以不结婚”,其中88%三十多岁年龄段的人接受终身不婚。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针对日本人的结婚和生育动向每5年一次的全国调查,最近一次显示有23.4%的日本男性和14%的女性直到50岁都没有结过婚,比起10年前日本男女的终身未婚率上升了3%,创历史最高纪录。

5351YYY20198211220114653542.jpg
陈俊安认为,不婚主义的日渐普及,会加剧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摄影:本刊 叶洢颖)


马来西亚结婚人数下降

那马来西亚的情况又是如何?国家统计局给出了答案:结婚率和粗结婚率(即在一年内1000人中有多少人结婚)出现下降的趋势。

马来西亚人的结婚人数从2016年的20万274宗下降4.9%至2017年的19万532宗,粗结婚率从2016年的6.3%减少至2017年的5.9%。

其中穆斯林结婚人数从2016年的14万2712宗降至2017年的13万400宗,非穆斯林则是从2016年的5万7562宗跌至2017年5万6524宗,约1.8%。

尽管马来西亚情况不如日本显著,但仿佛已经开始出现苗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大马人对“婚姻”的观念?

拉曼大学发展心理学讲师陈俊安指出,从大环境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平等教育、工作机会大大增加,与上一代两性不平等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

“如今的女性已经有事业和经济独立,都可以自己生活,不一定要依赖另一半。”

他提到,男性和女性没有结婚的原因大不同,前者是因为更现实的经济原因,而后者则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


为什么迟迟不婚?

在第五期马来西亚人口与家庭调查报告显示,依然还有86.8%的单身人士想结婚,其中有90.7%的男性想婚,比女性的80.3%要高。

而男性迟迟不婚的主要原因,经济问题(56%)占首位,没有适婚对象(18.4%)次之,最后才是专注事业(9.4%)。

有趣的是女性未婚的主要原因基本跟男性一致,但是排名却稍微不同。对女性而言,没有适婚对象(35.7%)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才是经济问题(26%)及专注事业(18.1%)。

陈俊安形容,年轻一代几乎是“精明的风险评估师”,很多时候他们要投入一段感情时,往往会衡量值不值得“投资”。

“另有一些较为常见的情况是‘被单身’。他们与另一半在一起多年,分手后可能已经三十多岁,要再找另一半已经很困难,所以会导致迟婚或不婚。”


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

除了经济能力以及找不到适婚对象,陈俊安指出,原生家庭的破碎或周遭婚姻失败、家暴、出轨、外遇的例子,也让许多人对婚姻却步。

翻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会发现马来西亚2017年离婚人数为4万9965宗,相比起2016年的5万1642宗降低了,不过粗离婚率基本持平,保持在1.6%。

“这导致他们会失去安全感,会觉得我不需要去经营一个还没有办法确认家庭(好坏)的状况,因此选择不婚。”

他说,以前东方人会比较注重“家”的观念,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组织家庭”成了非必需品。

所谓大环境的影响,包括教育普及、工作机会均等、网络发达等等,即便没有伴侣和家庭,单身亦能过得很精彩。

“就算不结婚,也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现在的时代有比较多选择,有些人就认为不想被一纸婚约捆绑着。如果签了字,随之而来的义务便会增加,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很多人就会逃避这些烦恼的问题。”

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比较多自由空间,想去哪儿背起行囊就走,不需要征得谁的同意,这样的日子岂不美哉,何必要成家立业?


人口老龄化,如何提高生育力?

对于个人来说,不婚主义也许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可能会带来冲击。

“如果不婚不育的现象成为常态,社会将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状况,老人比例占多数,没有生力军,国家发展会受到影响。”

陈俊安补充,现在马来西亚社会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迹象,这也与现代人重视孩子生活和教育素质有关,奉行贵精不贵多,间接造成人口老化。若不婚主义普及,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都跟钱有关。一些州政府比如雪州都有鼓励的机制,每个新生儿会获得100令吉津贴,可是短期的奖励不会吸引人生孩子。因为生育孩子是长远计划,父母考虑的是如何在20年里能让孩子过得更好,所以是整体大环境逼出来的。”

他认为,倘若政府能够提供免费教育、更好的医疗设施等等,可能会有助于鼓励生育,尽管目前已经具备这些条件,但仍不足以支持人民长远的生育计划。

“现在什么东西都是钱,没有钱就万万不能。还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会让人们不想经营和组织家庭。一个人都养不活自己,如何养活一家人?”

于是,我不由得想起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一句最能引起共鸣的经典台词:世界上最难治的病,是“穷病”。


人生是自己的选择

当不婚主义普及化后,东方的传统“家庭”观念会随之减弱,西方的个人主义会增强,会变得更重视个人享受。

从前也许会害怕孤单、寂寞,但如今可用这些“享受”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

“现在的状况是,我不一定需要人的陪伴,只要有一部手机或电子产品,我也可以过得很好。相比起从前科技没那么发达,现在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体验。”

陈俊安补充,现在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无需面对面沟通和接触,我们可以利用脸书、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与其他人连接,也可通过网络去寻找我们感兴趣的人事物,这表示现代人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此外,不婚现象日益普遍其实是时代进步,观念开放的象征。

比如旧时代的双亲可能会采取包办婚姻的手段让孩子成家,但现代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或许会催婚但不会强迫孩子结婚。

再来,是社交媒体的影响。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概念,倡导人只活一次,理应及时尽情行乐,这让年轻一代潜移默化地认为只有一次的生命,为什么要把它耗在“家庭”上?

“其实人生就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对和错,而且是跟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经验有关。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只要确保自己没有伤害别人就行了。”

延伸阅读:

【我们还需要婚姻吗?一】我们不结婚,好吗?
【我们还需要婚姻吗?二】终身单身,不好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