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8/2019
许元龙.泛谈杂货店数码化
作者: 许元龙

杂货行业是华人在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活动之一。杂货商在全国的大街小巷、甘榜郊野开设了大小不一的批发、零售兼收购土产生意,当下也在微企中占着重要的一环。据悉,杂货店在鼎盛年代约有8万间,而当下仅剩约1万间。而许多的业者都是中上年龄者,年轻人已对它不感兴趣,视它为夕阳事业。

华人杂货店在70年代之前,还是有利可图的零售业。从70年代开始,大型的百货公司与超市市场开始进军零售业抢滩,而其货品齐全、摆设整齐、空间宽敞、冷气设备、价格相对便宜,一下子使市区的杂货店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流失不少顾客。

80年代中期,国内外的霸级集团也加入抢滩,在它与百货及超市的强力竞争下,市场上的代理商、批发商也面对营业额减少;杂货零售商影响还不算大,因其数量不多,且在大城市地带。而那些现金与时间人手充裕的批发商与零售商,也时不时到霸市捡便宜货品,以增强竞争力及赚更多的差价。此举是当年他们在困境中寻突破的经商之路。

当代理商、批发商及零售商面对重重的竞争压力时,当时的杂货商联合总会也计划成立统筹统办杂货商组织,以采购大批货源来降低价格成本,有利竞争。当时也有开始展开集资工作,但后来却因参与者不积极而胎死腹中,错过了一个振兴杂货行业的机会。

杂货商在面对层层面面的竞争压力,再加上执照、法令与人为因素的打压,使该行业沦为惨淡经营的夕阳工作。

国阵政府推行消费税(GST)政策,导致许多杂货店结束营业。而那些参与消费税的杂货商,除了花费不菲的资金装备电脑设备外,也面对聘请员工的难处,以及退税迟迟未退还的问题。消费税对杂货商的打击是沉重的。当时有政府与商会积极协助杂货店转型,以应对市场的竞争,但有意或条件参与者不多。

当下的市场零售行业,霸市、超市的市场价值与占有率已然走下坡(甚至面临倒闭),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在的迷你集团连锁店,他们在市区、花园区、郊区都是一间接一间的开发,一些有品牌者,在全马开设数十间、百间甚至千间,这股新兴的零售大军,对传统杂货店与迷你市场是致命的打击,令众多的业者苦苦撑着求存。

杂货商总令在此非常时期拟推出“数码化计划”以联合全马杂货商组织联盟,并希望将来上市。该计划先在数州推行,且采用统一标志,希望短时间有千家杂货商参与。

杂货商数码化与时并进,这是摆脱困境与迈向现代经营的模式。在电商甚至超市、巴刹已进入数码化的邮购及送货的当下,如果不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被淘汰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杂货商数码化是求存之道,但却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资金与信心,那些经营者是否能掌握最基本的网络运作与营运知识,以及所需人手?这些皆是业者所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业者是否对此转型计划有信心而愿意投资?

杂货商总会要如何动员组织人才,向全国杂货商游说参与此数码计划是有愿景、有利可图的投资,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也需思考如何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杂货行业。

杂货商转型数码化能否成功?让时间去印证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