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6/08/2019
张发虎.种族沟通须双向坦诚

在爪夷书法教学课题发酵后,社会出现两极化反应,有者赞成,而反对声浪亦颇高。华人社会不接受爪夷书法教学的立场,已被曲解为藐视友族宗教和不效忠国家。

显然地,这个争端引起的连锁效应是巨大的,乃至于有者提出关闭以母语作为主要媒介语的国民型小学。

犹记得从前,许多华人家长宁可舍弃先贤南来后自聘教师开办的华小,也要把孩子送至英校就读,以致于过去许多华裔长辈的英文水平,远高于自己的母语。这一典型例子,显示了华裔其实易融合于大环境并做出改变。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为何当年英校改制为国小后,华人家长不再把孩子送去国小,而纷纷转送华小就读,致使华小常面对学额爆满的窘境?

或许,这能被解读为︰华社惧怕自己的下一代被伊斯兰化。观念偏差,是华巫裔固有的问题。巫裔在宗教思想上显得较为狂热,而宗教自由一向是华社坚持的底线。

虽然华人人口占国家总人口比例近年下跌得颇为剧烈,被同化的可能也增大,但任何超越华社底线的同化政策都会引起激烈反弹。

另外,基于华小在数理教导方面较国小优秀,华人家长鉴于往后竞争优势因素,选择让孩子就读华小。除了华人家长,不难发现就读华小的友族同胞也越来越多,然而就读国小的华裔子弟比例仍属偏低。

其实,华小教育并非完美。华社必须接受大多数华小毕业生不能有效掌握马来文的事实。如今,许多华小毕业生,就算接受并完成了国中教育,仍然不能以流利的马来文与友族沟通。

纵然几乎每所华小三机构,常在会议中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马来文水平,但华小生往往在小一和小二阶段便已经看不懂课文,并与老师的教学脱节。

更甚的是,学生从此丧失了学习的热忱。因此,政府必须对症下药,对过于深奥难懂的课程进行简化,以提昇华裔子弟马来文水平。

爪夷字事实上是阿拉伯文化产物,如果爪夷教学被纳入国文课,那是否象征马来文已经被阿拉伯化?巫裔族群看似不介意他们的风俗、文化、语言与生活习惯因宗教被阿拉伯化。

大致上华社其实是不介意在某个程度上,与巫裔的生活习惯与文化相互交融,不过因著宗教缘故而被阿拉伯化就另当别论。

若要解决这些争议,种族之间的沟通必须是民主、双向与坦诚的。随意标签敏感议题,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将破坏种族和谐。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