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8/2019
【零垃圾生活】郑凤云/不再偷偷
作者: 郑凤云

4692SMF2019-08-2415666319109414716433.jpg
在这里向全国读者宣布:我在台湾便利店买了一个饭盒,这没什么好可耻和掩饰的!

“全家,花木路二店,韩式泡菜炸鸡饭……”我转过头去,将手中的收据递给老公,“这是什么来的?这个全家,是那个全家吗?”老公一听,脸迅速涨红了起来,犹如做错事的孩子惊慌失措解释:“那天我真的走了很久很久,每间店都很多人排队,我没有时间了,真的没有办法之下才去便利店买了这个饭盒——我有把容器拿去回收!”

如此慵懒的下午,正在整理收据的我突然冒出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老公竟马上知道我在说什么,可见这件事一直是个秘密,他深深惧怕被戳穿的那天。看他那百口莫辩的样子,真是心疼极了。我马上站起来,从行李袋拿出一卷塑胶封膜,“看,我在台湾便利店也买了一个便当,我把不能回收的包装带回来了。”

老公有点如释重负又有点惊讶,我解释道,那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都没进食、周围也找不到食物,只好妥协做出这个选择。“我们一点都不必内疚,因为这是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并不是无意识的浪费。”

写这篇文章,并非为了解释我们为何会买速食便当,相反的,是为了表达零垃圾人在社会压力下,被迫为每一件事解释来龙去脉的荒谬现实。

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零垃圾人上传照片,照片中可能是一个塑胶制品、一个一次性纸杯、一件新衣服又或是一盘有肉的食物,内容通篇在解释 “我为何购买、使用这些物品”。我的一位朋友甚至因为买了一张机票,而长篇大论解释为何她决定飞去旅行,而不是搭船、坐火车。尽管她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而且正常人也不会坐船去英国,但她言语间还是透露出自责。


不想再做解释

在一年零垃圾生活实验期间,我也因为想证明这场实验的真实性,而记录每一件垃圾的来龙去脉。渐渐地,当实验已不需要我这么做时,我却惊悚地发现我不想解释可以,但最好不要让人知道,因为许多人正蓄势待发,期盼找到我们偷偷制造垃圾的痕迹。

于是我又做了个小实验:我继续过我的零垃圾生活,却对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不多加解释。果不其然,我陆续得到下列反应:咦,你家做莫会有塑胶袋的?(家人拜访留下的);哇,你可以喝汽水咩?(想喝的时候会买铝罐汽水);这张照片怎么有这么多垃圾?!(这是多年前拍的);你可以用这个产品咩?(可以啊。)

其实压力最大的并非语言上的挑战,而是对方不发一语,眼神却盯着我家的回收物、我手中的纸袋又或者是我盘子里的沙爹枝,脑子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想必你也经历过这样的道德审判,比如在朋友圈提倡不用吸管,当中的捣蛋鬼就会在你使用塑胶袋时嘲笑你:“你不是要保护海龟不用吸管吗?为何还用塑胶袋?”

知名网红Yovana Mendoza倡导纯素食主义6年,今年早些时候被拍到食用海鲜而遭网络霸凌,事件之轰动甚至登上国际新闻。尽管她迅速澄清,她因为月经严重失调而在医生建议下尝试摄取动物蛋白,这起事件依然导致她流失上百万粉丝。

我心疼老公就像我心疼Yovana,真是好人都会被逼疯。你可以说这是自我审查、人言可畏、偶像责任(噗),但现在我若需要到超市购物,还真的会叫老公去付款,自己站得远远的,就怕被人撞见。哎,写到这里才发现,我已经不小心陷入别人的眼光。或许我根本不该责怪社会,而是应该像Yovana一样浴火重生,勇敢展现自己的不完美,跟改变整个社会相比,这样听起来好像简单多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