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9/2019
陈芳龙.内阁改组理当去芜存菁
作者: 陈芳龙

首相敦马日前重申,这回内阁重组不会有新面孔,原因是没有阁员想辞职,所以内阁没有适当的“职缺”让公正党主席安华入阁。

没有阁员想辞职,所以内阁没“职缺”;而不是阁员表现称职,不必辞职。敦马似是而非的理由,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大马政坛,始终摆脱不了分大饼的政治文化,年轻的希盟却思维老朽,再次让百姓失望了。

除了这是敦马的借口,再来也只能怪“当官”真的是个肥缺,就如同酒瘾、烟瘾,一旦染上了,想戒都戒不了,当官太风流快活,所以任谁都不会想自动请辞!

南宋诗人陆放翁有一联诗句曰:“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形容说这是做地方官的风流,当个地方官都能骑马坐轿赏月乘凉的快活,更别说朝廷中那群顶戴花翎,行走于相国府的大官老爷们了。

各位如果不健忘,应该记得3个月前的6月初,首相办公室媒体和通讯顾问卡迪耶欣放话说:“新政府上台一年了,如果掌权一年还在摸索,那么不达标的内阁官员必须辞职!”当时这位小官卡迪耶欣还补充说:“敦马对内阁成员总体评价50分,这是平均分数,到底哪些首长表现不达标,敦马心中很清楚!”

这番话言犹在耳,简直是涶沫成钉,掷地有声。而授权他大胆说话的敦马更如同明君圣主,一时之间我老涙纵横,心想,大马得此识人用人的明君,必然有救了!但是,很快就梦幻泡影,为何时隔3个月,当时敦马眼中的部分窝囊废,一夕之间突然转好了,全称职了,也不必辞职了?

敦马贵为首相,却容忍表现不好的阁员留任,而不愿在改组之际去芜存菁,重新洗牌?看来“选贤以能,唯才是举”已经不存在,剩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前几天,星洲日报记者询问,政治人物该具备什么条件?我国的政治人物达标吗?在正经八百回答问题之前,先想到了中国历朝历代,凡是写史的,都惯于把君主的表现分类,有所谓的圣主明君、庸君、昏君、暴君;就像中小学生操行分数一样的“优、甲、乙、丙、丁”,反正就这么一回事。

在史学家眼里,“汉唐盛世”中,汉朝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唐朝“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元之治”的唐玄宗;清朝的雍正等等,都算得上是圣主明君!他们干的活就是勤于政务、知人善任,致力于国家昌盛繁荣,百姓和睦。

庸君、昏君呢?条件是,老朽昏庸、是非不分、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表面上看来勤于政务,其实是机关算尽,为自己或宠臣稳固权位,国家经济惨淡凋敝与他无关,以满足个人私欲为重。简单分析下来,好像圣主明君者少,昏君庸君却很是熟悉的近在眼前。

至于西方对政治人物的分类,也差不多一样,概分政治家、搞政治的、政客三类。政治家?如解放黑奴的林肯、推翻满清帝制政权的孙中山、追求印度独立的圣雄甘地。政客?国内政坛,内阁阁员存在此类人;无专业素养、德行一般、脑袋瓜不小但品质不良、糊里糊涂当上了官,凡事没立场,只能以顶头上司马首是瞻,说话行事见风使舵,风一吹就杨柳飘飘,早就忘了去年选前,站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嘲讽前朝的腐败,誓以“服务全民”为己任的许诺!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黒。

当一个明君或好官的道理简单,但实践很难。前一阵子不是天天有人嚷着说“中庸之道”吗?是的,政治人物本应该走“中庸之道”,为全民服务,而非行极端的种族主义。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五味调和就是这道理;或者借镜唐太宗李世民五族共和,对侍百姓不分种族,都能视如己出。

中国历史上经异族统治的只有元、清两朝。元朝政权只维持了97年,灭亡最大的原因,是将民族的地位作分类,蒙人、色目人、契丹人、汉人、南人等,最终迫使汉人造反。而淸朝政权则维持了294年(从努尔哈赤算起),最大的原因是从雍正帝开始,就削减八旗军的多项福利,寻求清人和汉人的公平待遇,以当时99:1的人口比例,汉人要养八旗军不难,但雍正不顾八王反对,取走拐杖。清朝的灭亡无关种族,而是中后期的极端腐败!

再说我国的政治人物达标吗,如果按老马3个月前对内阁成员的评分,大多是平凡之辈,怎能达标?不达标却又不下台,肇因于大伙已经形成“生命共同体”,为了集体利益就必须捆绑一起,同时开始为走向腐败政权铺路,国阵乃前车之鉴!

英国诗人济慈说:人生若蜉蝣,朝生夕死很是短暂,浮华世界只是过往云烟。当官必须在适当时机求去,才能让后人怀念而名留史册。今天内阁的官老爷们,应该读过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清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用这两人诗句砥砺自己吧,别为了权位,失去节气!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