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9/2019
香港“双城记”
作者: 凡忧

多年前,曾采访一名专家关于示威游行对国家造成的利弊,采访中不懂说错了什么,该专家似乎被激怒,说示威游行是不会对国家造成破坏。即使用最温和的方式来询问,是不是真的一点破坏都没有?得到的答复是:这些都是你想像出来的!

像示威游行这些群众运动,对一个社会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先按下不表。

《乌合之众》的作者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和血腥事件后,他认为群众运动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活动,基于以下4点:

一、群体无意识。参与者容易做出非理性行为。

二、群体不关心事实。参与者不理会事实是什么,只关心他们要听的故事版本。

三、群体不接受讨论。把复杂事情简单化。

四、群体也有道德。参与者会形成专属的内部道德标准,哪怕违反了伦理和主流价值观。

简单来说,就是建设比破坏更困难。不过,作者的结论是有一些前提,那就是社会的精英是有办法也有意愿拨乱反正,以及群众是有办法传达心声。

那么香港的情况是如何呢?


无处发泄的怨气

一个社会有民怨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可以满足任何人。但是,配合一些传达民意的管道以及相应的政策,相信有许多民怨是可以被化解和平息。只要有被正视,民怨就不会沸腾。这也是为何民主会慢慢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流体系。

不过民主要正常运作讲究很多条件,《民主在倒退》这本书就有提到全球第四波民主化出现巨大的退潮现象,主要因为实行的国家不具备落实民主的条件。那么是什么样的条件?首先必须是当地孕育出来的民主体系,不能是被霸权干预后空降;二来必须是获得社会精英分子的坚定支持,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获得协调;最后一条自然是有强劲的经济发展,为种种社会改革提供保障。这3个条件,谁都不能失灵。

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就会发现香港社会是精英群体和普通百姓严重脱节。就拿当地的特首选举来看,是由精英阶层组成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中产生。当这群人无需直接向民众负责,就容易产生出种种向权力靠拢的背叛行为。加上此前的第23条基本法、占中运动、书局老板被失踪、DQ事件,以及房产相关的经济压力,说修改逃犯条例是压垮港民对执政者的信任赤字的最后一根稻草,一点也不为过。

如何和民间脱节

和今天的局势相比,一开始参与反送中运动的人数是相对少,而且手段可说是非常温和。在那个时候可说是调解冲突的最佳时机,然而港府的应对措施因为长期和民间脱节,而且误判形势,以至于错过了和平解决问题的窗口。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一书中,作者就仔细解释为何美国的共和党看起来守旧和固执,但总是能够和民主党抗衡,甚至是在总统选举中打败民主党。其原因,就是共和党能够很好地拉拢到重视5个道德价值观的选民,分别是:关怀、公平、忠诚、权威,以及圣洁;反观民主党只能拉拢到重视两种道德价值观,即是关怀和公平。

港府最大的困境就是他们自翊是多个精英组成的利益集团的授权人,然而长期来讲他们只在意一样事情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的确,经济发展很重要,不过自由、公平、关怀等等道德价值观,也是需要获得同等关注。

许多研究都显示香港的房价是全世界最难以负担,而偏偏身为亚洲人的香港人却是对房子有着浓厚且偏执的情意结。多年下来,发展商推出的新楼盘,是窄小到让人觉得有“付钱买屈辱”的感觉,让人想起《创世纪》里许文彪反复质问叶荣添“这个世界公平吗?!”的怒吼。

这一点从其特首此前发言中把示威者视为“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就可以窥见香港执政精英的思维,这也部分解释为何警民的冲突是越演越烈。

冲突一发不可收拾

《路西法效应》作者金巴多就做了一场至今臭名昭彰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很简单,金把一群大学生分成囚犯和狱警,然后要求他们在实验的日子里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为求逼真,“囚犯”们还得被在外头逮捕,然后登记入狱。

实验一开始,“囚犯”和“狱警”们都很清楚知道自己只是在演戏。不过,随着“狱警”们开始慢慢尝到了权利的滋味,这座“监狱”就开始出现了很多非人道行为,“狱警”开始虐待“囚犯”,而“囚犯”也开始觉得自己真的是犯错了才会“坐牢”。慢慢地,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越来越像真实的监狱。

这个实验进行到第六天就终止了,一方面是金和他的伴侣就实验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方面也许是金觉得他已经得到了他要的结果。金给出了他的实验结论:环境会改变人的善恶,而人会服从权威或者体制,即使作恶也不自知。虽然金的实验至今仍然充满争议和疑点,不过却可以解释为何在执法者和示威者之间的冲突会这么激烈。

对执法者来说,他只是执法机构或者体制里的一个小齿轮,尤其是执法期间,他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警察编号,而不是人。当他们穿上制服,就不再受社会各种道德价值观的束缚,而是服从上司的命令。往地铁站射催泪弹、对逃走的示威者使用过分武力、甚至在医院里侮辱和虐待人,只要他们下班了,脱下制服,洗掉手的污垢和催泪弹味儿,回到家又可以继续扮演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丈夫/儿子。

“不是我这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伤害人,是这个体制,这个外壳在伤人”,恐怕是执法者的心理写照。

有回头路吗?

到了今天,港府认为可以依靠更多武力压住示威者,却不知自己无意中是加强示威者的凝聚力。《强国的界限》作者就把社会凝聚力分为7个层次,就是:共同的血缘、共同地域或外表、共同的图腾、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信仰或宗教、共同受威胁或侵略、共同价值观。

越往下,社会的凝聚力就越强,到最后形成部族。按这区分法,可以说香港人已经被自己的政府直接逼到了第六层,尤其是经历了元朗白衣人事件、疑似警务处副处长的录音被泄露、港民被布袋弹打中眼、警察混入示威群众,以及众多遇袭流血事件。可以说,示威者和港府的“血海深仇”是结下了,而且越结越深。再多的警匪宣传片,也挽救不了民众对警察的信任程度进入冰点的事实。

那么,示威者和港府有可能和解吗?老实说,此题暂时无解。港府一方则消极避世,却允许执法部队不断升级武装力量;而示威者这里,随着示威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声援的团体也越来越多,加上没有明确的领头羊。两方恐怕只会互相对峙到其中一方态度软化,方才罢休。

香港的局势和未来像极了《双城记》一开头那句: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香港会迎来她的天堂吗?让我们为她祈祷吧。

延伸阅读:

民主在退潮/乔舒亚·科蓝兹克:民主是至今最为普及,也是公认最好的政治体系。可是,许多国家因为不具备落实民主的条件,结果出现拔苗助长,民主退潮的现象。到底民主是不是好的选择,若是,那么我们又该要什么样的民主呢?任何想要关心人类社会的政治体系会如何发展的人,都应该看一看。

强权的界限/叶书弘:作者从历史中各种强权的演变史来观察,到底是什么力量驱动一个国家前进发展,而又是什么使得一个国家一蹶不振。不管是观察国际格局的变化,还是在海外投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非常值得一看。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作者针对法国大革命的血腥事迹所作的心理学研究,从观察群众运动的种种疯狂和非理性行为,总结出群体运动的危险。纵使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每当有群众运动,参与者的行为似乎未能摆脱作者在百多年前的真知灼见。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强纳森·海德特:如果你试过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讨论政治议题,就会发现你们的差异不仅仅是支持方不同,更多是道德价值观的差异,而且极难说服对方。作者作为社会心理学家,从道德的来源探讨为何人类一提到道德会很容易陷入非理性。

共业/黄进发:本地政治学者对马来西亚一党独大的研究作品,说明国内的政治体系如何撕裂社会,以及各个族群的诉求总是你进我退。作者也有谈及国内Bersih运动,仔细阅读和思考,可以看出各国的群众运动都是针对当地的政治环境和难题,然后制定自己独特的反抗手法。

路西法效应/菲利普·金巴多:作者就是心理学上臭名昭彰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主导者,他尝试通过这场实验找出为为何好人会作恶,并认为权利和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算是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辩论提供另一个观察视角。只不过,书本内容重复太多且冗长,很难看得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