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09/2019
刘振仪·关于肤色的新闻
作者: 刘振仪(本报记者)

当记者这么多年,写一类新闻时最让我觉得莫名其妙。就是那种以肤色出发,要刻意赞颂马来西亚精神的新闻。

举例说,“某某印度人不分种族帮一个马来人推车”、“某某华人医生看到马来人车祸,伸出援手”、“某某马来人协助某某华人修理汽车”等。

各族人民互相帮助的事件,在马来西亚,一直都是新闻。这是普遍,却很怪异的现象。

这块土地上本来都有很多不同肤色的人民,这根本是一个几十年来存在的情况与事实。所以,一个华人出门遇到一名不同肤色的马来西亚同胞,发生涉及不同肤色人民的事件,没什么好大惊小怪。

再来,别人有需要时给予帮助,是自然不过的事,帮人与否从来都不该从种族角度出发。难道说,一个华人医生路过车祸现场,看到伤者是一名马来人或印度人时,会马上掉头离开,见死不救?

这片国土是近3000万人口的栖息地,这些人有著不同肤色,他们在日常生活上互相帮助是超级平常,何以是新闻?即便是非常罕见,非常特别的助人事件,也应该以“助人”的角度出发撰写文章,而不是什么肤色的人帮了什么肤色的人。

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也许需要套用政客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解释当中因由吧,那就是:“国情不同”。

这个国家独立62年了,一直以多元种族、文化及宗教等的多元生态为傲,但各族间的关系时而坚固时而脆弱,也在政客的玩弄下偶尔触动神经线。

种族事件一再被放大,许多大马人对于是非黑白的判断,往往从种族或肤色的角度出发,所幸一直以来都以小矛盾居多,而不是发生大冲突。但在我国如今时而对立时而融合的氛围里,猜疑心更重,大家难免害怕引发埋在各族人民间的计时炸弹。

也许是这样,这个国家才需要更多赞颂马来西亚精神的事件,从肤色的角度出发撰写新闻,放大各族人民互相帮助的新闻,从中得到一丝慰籍,也提醒大家珍惜得来不易的和谐。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相当悲哀。我写著那类“不分肤色助人”的新闻时,也觉得悲哀。

恰逢国庆,我立正对著马来西亚国旗许愿,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不再需要写类似“某某印度人帮华人修车”的新闻来安慰自己。

对我来说,若有个外星人空降大马,在路边扶一个老婆婆过马路后跳上飞碟离开,这才是新闻。但若有一天,外星人移民来马来西亚住了60多年,有天出门时在路边扶一个老婆婆过马路,那就不是新闻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