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09/2019
丘运达:表层铺石块非水泥‧“裂痕”或是石头缝隙
作者: 黄健兴,摄影:丁祖兴

2809WKH2019-09-0915680209068235054247.jpg
丘运达:质疑埋毒槽出现裂缝的人士,应该向霹雳州政府、大臣机构和原子能执照局求证、提呈证据或资料。

(怡保9日讯)万里望升旗山背后的亚洲稀土厂永久埋毒槽最近流传出现裂痕,霹雳反辐射抗毒委员会主席丘运达指出,埋毒槽表层并非水泥建成,而是像斜坡防土墙表面铺设石块,他希望产生质疑的人士没有把石头之间的缝隙误当裂痕。

丘运达相信是最后进入埋毒槽的非政府组织代表,他于2017年8月3日参加了亚稀厂(Asia Rare Earth,简称ARE)召开第32次,也是移交给霹雳州政府接管之前最后一次汇报会。

当天出席汇报会尚有霹雳反辐射抗毒委员会医药基金负责人曾金莲、来自香港的顾问暨环境工程管理专家温石麟博士、厂方代表连同埋毒槽工程顾问5人、霹雳州务大臣机构(MB Inc)3名代表共11人。

丘运达告诉星洲日报,设计与金字塔相像的埋毒槽,最外层是嵌入一块块体积如蜜瓜大小的石块,他2年前视察埋毒槽时,建筑物周边已出现小植物,属于自然生长,并非人工种植;他从亚稀厂代表口中得知,若干年后,树木不免会从石缝之间长出,让它逐渐变成一座融合大自然的树林。

他没有想到,这一石层会成为了话题。

促质疑者向州政府求证

按过去领导绿色盛会的文冬区国会议员黄德于本月3日发表的文告内容,有传闻指刚完工几年的亚稀厂永久埋毒槽最近被观察到裂痕,属实与否,丘运达并不知道,也不清楚;自从每3个举行一次的汇报会停止后,他再未接到任何关于埋毒槽的资讯。

不过,他要求质疑埋毒槽出现裂缝的人士,应该向霹雳州政府、大臣机构和原子能执照局求证、提呈证据或资料。

丘运达认为,作为当地人民代议士的国会议员西华古玛和万里望区州议员周锦欢责无旁贷,他们应该关注埋毒槽课题,也有职责在议会上为民请命,再向人民汇报埋毒槽的最新情况。

2809WKH2019-09-0915680209182625054251.jpg
根据埋毒槽的构造,它具有沙石层、黄色黏土防水层、防水膜层等,废料槽四周还有排水设备,跟土壤完全隔绝。

设埋毒槽是最无奈的办法

根据埋毒槽的构造,它具有沙石层、黄色黏土防水层、防水膜层等,废料槽四周还有排水设备,跟土壤完全隔绝;在丘运达眼中,这是现代化的埋毒槽,至少比起过去2座埋毒槽先进。

他提到,虽然埋毒槽建筑物能够耐用300年,但没有绝对安全的保障,因为废料半衰期非常长,一旦遇上地震等天灾或人祸,就不得而知了。

指提炼稀土伤害人类环境

“对于霹雳反辐射抗毒委员会来说,设立埋毒槽其实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因为含有辐射性的废料已存在,我们不想它留下,甚至提出运回日本的要求,惟受到巴塞尔公约限制,这类废料只能留在生产地,真的是无可奈何!”

丘运达从本身的经历得出结论:“提炼稀土正是对人类、环境带来伤害的工业!”

2809WKH2019-09-0915680209073565054248.jpg
丘运达讲解埋毒槽表层是嵌入一块块体积如蜜瓜大小的石块所成。

霹政府2017年接管埋毒槽

永久埋毒槽于2015年起进入2年监督期,丘运达依稀记得,亚稀厂于2017年11月28日把埋毒槽交给霹雳州政府全权接管,州政府是委任大臣机构监管埋毒槽结构安全、测量当地辐射指数、保安和维修工作等。

他说,大臣机构向州政府负责,由州政府把报告提呈给原子能执照局;在最近一次汇报会上,他被告知,如果州政府和大臣机构没有按照程序执行工作,原子能执照局可以采取对付行动。

永久埋毒槽第一阶段(EC-1)埋下亚稀厂于2003年9月起花上2年拆除稀土厂的建材;直到2011年4月展开的第二阶段永久埋毒槽工程,则是重新处理8万5000吨辐射废料,由机器人代工。

第二阶段永久埋毒槽是2015年完成,经过2年监督期,才将管理权移交州政府。

在最后一次汇报会中,厂方报告了永久埋毒槽对于空气、水源、辐射等方面的测量和评估情况,各方皆认同埋毒槽处在安全水平内。

海边不宜建永久埋毒槽

丘运达也是霹雳反莱纳斯支援会主席,他提到,海边和潮湿地点都不适合建造永久埋毒槽,关丹莱纳斯稀土厂的废料也不可能运来升旗山的埋毒槽。

他说,辐射废料不能离开原本的州属,运输过程便充满风险,运到霹雳州的话,也会受人民极力反对。

阿兹巴里未回应记者

霹雳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末法依沙近日受到媒体询问关于霹雳州永久埋毒槽课题时,表示民众有何资料、证据,应该第一时间反映给政府提出,以作出更好的管理。

至截稿为止,掌管环境事务的霹雳州行政议员阿兹巴里尚未阅读本报记者要求回应埋毒槽裂痕的讯息。

新闻背景

亚稀厂1982年辐射外泄

亚洲稀土有限公司于1982年开始在怡保拿乞路红坭山的工厂提炼稀土和埋藏废料,引发一场辐射外泄和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性命饱受辐射威胁的红坭山居民于是展开了冗长的10年抗争运动,最终成功逼使亚稀厂停产与撤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