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9/2019
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在衣香鬓影中寻找人与食物的故事
作者: 叶洢颖(副刊记者)

2019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于6月25日在新加坡盛大举行,这也是该颁奖礼第一次踏足亚洲。尽管颁奖礼已落幕,已知花落谁家,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一场颁奖礼还有些什么故事?

●报道:本刊 叶洢颖(新加坡採访)
●图:W50BR官网

这次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改变了玩法,比如投票的人群变成男性、女性各占50%(分别来自厨师和餐厅、美食撰稿人以及旅游美食家);曾获最佳餐厅第一名的得主不得再竞争冠军头衔,而是进入神台级别的“Best of the Best(冠中冠)”评选组别等等。

而已经两度摘下桂冠的餐厅Osteria Francescana自然就不参与此次的战役,但是该餐厅的总厨,同时也被誉为“意大利厨神”的马斯默.博图拉(Massimo Bottura)却没有缺席这场盛事,在部分颁奖礼相关的讲座和活动都能看到他乐于与后辈、观众交流的身影。

“你是谁?”──当厨师的基本

被询及如何创作一个乐观的厨房工作环境时,马斯默说“你是谁?”是他向自己团队强调的一个问题,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勿忘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方。他也不吝于赞美这些新生代,甚至认为他们比初始的他优秀。

“他们富有激情,他们为自己的工作贡献所有。所以你必须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必须向他们展现你是第一个到厨房,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当你树立这样的榜样,他们会知道你在乎他们。然后魔法就会出现。”

提及此,他便说起了一个故事。

他说,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提拉米苏是出自于一个英国北部的19岁少年之手,当时这孩子慕名而来,但因为生性害羞,未曾与任何人说过一句话,6个月后就做出了令马斯默难以忘怀的提拉米苏。

“当我问他‘你是谁’,他告诉我他是一个深爱意大利料理,在英国北部做法国料理,但有一个意大利内心的人。”

他还记得,当时少年是站在餐厅外面冒着雨等候,就为了等他的一句话,等一个机会。

“我看他浑身湿透了,赶紧请他进餐厅。我便问他喜欢做些什么,他说他喜欢烘焙。我就领着他下楼,让他换了一身衣服,便把他安置在烘焙室里。

“他就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向我表达他是谁。”

尽管马斯默不再角逐最佳餐厅的荣誉,但依然积极出席颁奖礼以及活动与后辈交流。

厨师是农业大使

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二最为世人耳熟能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揭示农民劳动的艰辛,盘中的每颗米全是农民的血汗成果,劝勉人们要珍惜食物。

“光盘行动”固然是珍惜粮食最确切的做法,但厨师将食材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说法,倘若一名厨师把食物烹煮得难吃,无疑是对食材的不尊重,也是一种浪费。

而马斯默也将厨师比喻为“农业大使”,背后所代表的农夫、渔民等渔农业者都将他们的一生贡献给了他们的事业,制造地球上最好的产品。

“他们值得我们将他们视为‘大师’,这些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们让我们把许多可能转化成食物。”这一切都与尊重有关。

在他的观念里,除了“农业大使”,厨师可以在自己岗位上为世界尽一分力,比如他就一直与食物浪费做斗争。

2015年,他在米兰的中央火车站启动一项计划,将世界知名的厨师汇聚一堂,不是举办什么衣香鬓影的宴会,而是为米兰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们烹调3道菜肴。他们在活动中所使用的食材则是被认为不适合在超市出售的食品,但同时又能确保菜肴的质量。

马斯默的善心不仅限于在米兰,他与妻子创办非营利组织“Food for Soul”以提高民众对于食物浪费的醒觉。

这个非营利组织分别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英国伦敦以及法国巴黎设有分部,不但为贫困人士提供膳食,同时为贫民窟的年轻人提供专业课程,也协助法国和意大利推动通过对抗食物浪费的相关法律。

“现在我们与三藩市的公司合作,给志愿者们创造一个平台,因为我们就接到如雪片般飞来的志愿者申请,光是巴西就有多达4000人在等候名单中,人们都想变得更好,人们已经准备好改变。

“如同我去年在台上所承诺的,我会做更多。”

颁奖礼中的亚洲面孔屈指可数。

争议与质疑

尽管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是最具权威性的饮食业盛典,但仍然不乏争议。

比如自2011年开始,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设置了全球最佳女厨师这一奖项引发了争议,指是有违平等和包容性的理念。

提出异议声浪的反对者认为,若奥斯卡可根据性别分出最佳男演员以及最佳女演员,那为何餐饮业颁奖礼却只将女性厨师摘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类别?

来自美国的墨西哥裔厨师丹妮拉.索多.因娜是今年摘下此奖项桂冠的得主,也是此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她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平台,至于叫什么名字其实无关紧要。

“这是一个让别人能听到你发声的平台,奖项的名字并不重要,这是一个别人给你的机会,所以要感恩,以及优雅地接受它。如果别人要以负面的角度去看待我所得到的机会,这并非我的问题。”

当得奖名单全数出炉,我们便发现50家餐厅,只有排名第41名,来自香港的大班楼(The Chairman)是唯一一家中餐馆,其余得奖的餐馆或菜系以西餐为主,极少数日式料理,除了颁奖礼的举办地点,仿佛这是一场西方餐饮界的狂欢,与亚洲、东南亚并无多大关联。

遍地美食的亚洲,在此榜上只占寥寥数席,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依旧希望亚洲的餐厅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丹妮拉认为“全球最佳女厨师”仅仅是能让她的声音被人们听到的平台。

【后记】

《星洲日报》受邀参加由新加坡旅游局主办的全球最佳50餐厅颁奖礼之旅,6月23日随团踏上新加坡,展开为期5天4夜的行程。一个颁奖礼再盛大也不过是一天的事,为什么需要长达5天?

拿到行程表一看,才知道为什么。

这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内外上百家的媒体,全球的名厨也汇聚于此,新加坡旅游局在行程上的安排就显得别具匠心。

除了名厨们的大师级课程和讲座,还安排媒体游览当地的小贩中心、酒吧、餐厅然后就餐,再由餐厅的负责人介绍该餐厅的特色和招牌菜肴。

新闻发布会后,每个来宾的伴手礼是一盒盒椰浆饭口味的曲奇饼,另有一份自助午餐的餐单,而餐单上写着:向新加坡致敬(Tribute to Singapore),前菜是水果啰惹(Rojak),正餐是椰浆饭、咖哩蟹、沙爹、叻沙、咸蛋黄虾,甜品是椰丝球(Ondeh-ondeh)等等。

当局的意图显而易见,欲借由此次颁奖礼,见缝插针推广新加坡的餐厅、美食,可谓费尽心思,将这些食物一一打上新加坡的印记,让它们成为新加坡的特色,在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脑海里为这些食物和新加坡画上了等号。

于是来自长堤另一端的我们只能感慨和叹息,怒己不争。

新加坡旅游局借着举办活动的契机,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名厨和媒体推广许多本地的优秀餐厅和美食。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