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9/2019
黄荣文·文化节后谈文化
作者: 黄荣文(本报高级记者)

一连三天的第36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在璀璨中落幕。

据了解,许多来自外州的华总及华堂代表及嘉宾,在参观文化节多项节目大器活动后,纷纷赞扬吉华堂第3次举办的这届文化节,是他们走访各地后见识到最大型的文化节。

大家给“赞”,相信也让这几个月来,忙得昏头转向的吉华堂会长钟来福和工委会主席叶绍民的团队备感鼓舞安慰,因为他们的努力让大家看得到。

文化节的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钟叶两人的背后尚有许许多多人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扮演一颗不起眼的镙丝钉,但是大家的力量像是聚沙成塔般,成就了大家眼中的文化节。

作为新闻线上的一员,笔者也有幸参与了部份文化节活动的热闹,这里也向众多的工委们说一句:谢谢你们。

不过,文化节后,大家也必须重新省思,文化节的璀璨热闹落幕后,能够在吉州留下怎样文化瑰宝,又带给州内华人怎样的一场思想激荡、脑袋风暴。

是的,华人扎根在马来西亚多年,在这块土地独立及马来西亚成立后,我们不再是中国的华侨,而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大马人,或者深化的大马华人或华裔。

大马华人传承的是源自中国5000年的文化习俗,但是当融入这个多元族群的社会后,所衍生的独特华人文化,却非中国所拥有。

当前虽然可区分大马华人文化和中国文化两大版块,但是文化传承载体,或者是愿意参与、有心推广、有能力资助文化事业的个人或团体,却是不多了。

最让人忧虑的是,大家为了方便,选择没有太多技术要求,往往硬推一些让人觉得刻板印象中的“文化项目”,例如舞狮固然热闹,但是大家一窝蜂提倡舞狮,让一个城市涌现了多支醒狮团队,难道华人只剩下舞狮了吗?

这里必须赞扬吉玻江夏堂黄氏宗祠的文化推广努力,在区内社团组织中走出不一样的路线,因为他们积极弘扬踩高跷,在各种游行活动中成为北马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的,传承文化固然重要,但是若是大家死板的推动单一的文化项目,固然让这项活动显得活力十足,但是也不要让其他文化项目“斯人独憔悴”。

文化节热闹之后,大家也反思有没有让本地华人文化更加百花齐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