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9/2019
安焕然.从历史了解中国
作者: 安焕然

龙应台说:“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我们是怎么对待一颗鸡蛋的呢?我们弯下腰,轻轻拾起,捧在手心,万万不能摔破的。”

点评龙应台的这番话,用花园的一颗蛋来比喻中国政权要如何看待香港这事上,龙应台无疑是有人文关怀和普世精神的。但从另一面来看,龙应台不太了解当代中国,甚至可以说她也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的实质面。这不仅仅是“中共”的问题,也是一个传统上“天朝”的现实。

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尤其是在它强大的时候,从来就不会对“地方反抗”采取退让。这是历史事实。

天朝视野,只有赞其伟大的朝贡体制才是“正当”的相处之道。海外藩属若不听话,“绝贡”就是了,即使迁界海禁也是“国策”。就是怕你这“化外之民”影响我的天朝主体。华夷之辨,这是维系“国体”中央政权的祖训。

所以,天朝人怎么会对花园地上的一颗鸡蛋惊喜若狂呢?你还要教天朝人如何珍惜一颗鸡蛋?天朝大地的鸡蛋,太多了。即使你是一个金蛋,天朝大地也有不少。弃不足惜。如果你从历史有看到相反的实例。请告诉我。谢谢。

要听听中国“政治正确”的“主流”认知吗?200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讲得很明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存在一个道义责任,那就是让它在“稳定和谐”中发展。要维持这种“长期稳定”,就需要建立一套属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关于基本社会关系的是非判断。扭曲这种观念会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搞乱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就会搞乱基本的社会关系。骨架散了,社会就会崩溃。

因而他严正指出:“在社会关系高速变迁的时代,在泛泛的‘价值多元化’口号流行的时代,区分核心与非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社会团结依赖道义做基础,核心价值观构成社会团结的道义基础。我们宽容非核心价值观的变迁,但对挑战核心价值观的企图,却要旗帜鲜明地进行争论。如果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就等于坐视少数知识精英挑战社会分裂和冲突。”

潘维认为,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需要强化群体意识的核心价值符号。对市场机制的尊重,也要以尊重“社会整体利益”为前提,以服从关系于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强制性规范为前提。“爱国主义”,“爱我中华”是中国“天经地义的核心价值观。”由是,他批判“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造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迷失。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中国社会需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因为这是“为了确立和巩固‘社会整体性’的道义基础。”纵然这其中带有保守主义色彩,也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但就中国现代化事业可持续性的关注上,是不容允其因社会分离而半途而废的(详见玛雅《当代中国思想界国是访谈录》,香港三联书店)。

明乎此,大概就可以了解中国政府对于哪些事可以容忍,哪些事不能容忍。但如果是“大陆以外”之地,对于其不能容忍的事,主要是动用文攻武吓来强化和证明自身的“话语权”的存在。一般不会贸然“出兵”(虽然在历史上会有一些“例外”的个案,但一般以失败收场)。而其最擅用的方法,其实是“绝贡”。不让你“进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就是了。从历史来说,大抵如此。

当然,这样的天朝大国思维,也有其盲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照田就曾指出,中国崛起也要走出去啊,然而当代中国深入世界的一些“不愉快感”,主要就在于一直不太明白“他者”的两件事:一是那些以宗教为基本骨架而生活的国家,不明白那里的人的真正所思所想所要的是什么。另一则是那些曾有“被殖民经历”的地方。如果你只把它看成全是负面或是奴化之经历,你对这些地方的交际、投资或治理,无论是中国还是那个地方,那种“不愉快感”是强烈的。

因而中国“大陆以外”的人要了解中国,至少要明白这个中央集权的政体以及天朝大国的传统心态。而中国要深入世界,也需要虚心的多一些同理心的跨文化磨合学习的体验。这是双方都不应该忽略的基本认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