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9/2019
蒙慧贤/“资深”菜鸟记者的烦言碎语
作者: 蒙慧贤

不知不觉,当了记者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每个月的记者会议上,记者都得提出接下来要报道的专题题目,而这件事偶尔会让人捉破头皮,写什么题,从什么角度去写等等。构思题目,由平日里的观察开始,无论平时走在大街或是游走虚拟空间,像个搜寻猎物的狩猎人,寻找具有探讨价值的专题题材。

大概是开始有点“职业病上身”,平日翻开报纸,会思考哪些社会新闻值得做深度报道;打开电脑,会迷路闲逛大半个脸书或网页,看别的媒体如何处理资讯和新颖题材;走在大街,会开始留意街上的风景和事物;喝茶聊天,会留意大家关注的话题和讨论,训练观察力的同时,也保持一股好奇心。

菜鸟记者之路并不是一路平坦。记得有次到槟城采访,受访者其实被采访过许多次,我试图从他众多报道中挑出新角度去访谈。那天结束采访后,和摄影记者吃午餐,常驻槟城的摄记说,其实受访者的回答内容大多和以前的访谈差不多,这样的报道没太大新意。后来他说了一句:“提问,也是一种艺术。”你问的东西,不仅反映了你的好奇,还反映了视角和格局。

有一次,写了一篇出差游的报道,里头报道的资讯具备了,但似乎缺乏了临场的画面感。直率的编辑告诉我:“从你拍的照片来看,你是有好奇心和观察力的,但就是没有把它们写在文章里头。”是啊,提出问题只是一个写作框架,火花是靠临场的敏锐发掘而来的,惊艳是敲打键盘时去拿捏和呈现的。这是为何记者要到现场采访的目的,否则只书写资讯性质的东西,待在办公室都能做得到。

对于媒体工作还有很多不熟悉的事,但胜在副刊强人多,一只菜鸟躲在里头,既有安全感,也在不停鞭策自己。回顾仍觉庆幸,以记者之名,走访多个地方角落,接触各种领域的人,面对面与人接触交谈。相比过去,似乎更加贴近这片土地的气息。

菜鸟记者之路还很长,但我更加觉得这不只是一份工作,亲身去观察、提问、倾听和记述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像是每个大马人的共同功课。

(注:十面霾伏,不只是户外,与副刊部同一层楼的厕所和走廊也弥漫着各种气味。愿大家照顾好身体,多多保重。)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