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9/2019
聚凉亭喝咖啡闲话家常‧双溪槟榔港口人情依旧
作者: 刘振仪

看到这写著“Kuala Sungai Pinang”的拱门,就知道已来到双溪槟榔港口。

嘉宾:蔡天送(64岁)

嘉宾身分:双溪槟榔港口土生土长的居民、资深前村长

走访地点:浮罗双溪槟榔港口(Kuala Sungai Pinang)

地点特色:简单纯朴的渔村

访问的过程中,蔡天送(左起)、林和强、童捷火和陈建才提供不少双溪槟榔港口的相关资讯。

槟岛给人的印象是繁忙拥挤。但一旦越过槟岛中央的山区,走入山的另一边,进入槟岛西南部,就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浮罗山背。

这一期的嘉宾蔡天送,要带领读者走访的地区,是离浮罗山背市区约7公里处的一个纯朴的渔村,双溪槟榔港口。

踏入双溪槟榔港口大街,小镇景观尽收眼底。

栖息河流带动各类活动

河流孕育出文明,人类因河而聚。双溪槟榔港口之名,来自贯穿这座小镇直通大海的双溪槟榔河。多年前,人类开始栖息在河流港口周边,带动各类活动,建立起各类设施及结构如屋子、商店、神庙及马路来满足生活需求,也勾画出小镇的轮廓。

如今踏入双溪槟榔港口的大街,放眼望去,小镇全貌几乎尽收眼底。大路右边是一排店屋,林立着传统杂货店和咖啡店,从大街延伸出去左右两旁,则是当地居民栖息的传统平地屋。

双溪槟榔港口大街有个树下凉亭,是当地居民聚集聊天、吃喝的好去处,也是增进社区联系的平台。

大街左边的树下凉亭是小地方居民的聚集点,街坊从附近的咖啡店叫来咖啡或拉茶,高谈阔论政治时事,闲话家常聊八卦,或与老友叙旧问好。这一个打发时间的日常交流,正是维系乡民关系的关键。

时光从指缝中溜走,槟岛东北县早已华丽转身,多数街景已被耸立的高楼及交叉错乱的道路充满,建筑被围篱隔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冷漠筑起隔阂。像双溪槟榔港口居民这样熟悉及相信彼此的关系,闲时聚在一起聊天的画面,在这时代已越来越少见。

发展的停滞,让双溪槟榔港口小镇大致保留原貌,人情风景依然如旧。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也是当地人口逐渐流失的原因。

在双溪槟榔港口住宅区街道上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副手工不算精细的壁画,画里的渔夫都笑哈哈,直接表达出小镇的简单快乐,也道出渔村的身分特征。

当了21年退休后 蔡天送仍被唤村长

蔡天送是双溪槟榔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从1997年开始到2018年之间,分别担任乡委会及联邦村长,顶着村长之称长达21年。

如今虽已经卸下职位,但他带着记者出现在这座小镇时,当地居民依然自然且熟口地叫他一声“村长”。

2018年,大马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变也改变了行政体制,如今居民惯常称呼的村长,在官方职衔而言,是乡村社区管理委员会(MPKK)主席。双溪槟榔港口的现任村长是69岁的陈建才。

这一天,蔡天送在双溪槟榔港口的凉亭下,与陈建才及另外两位老居民童捷火及林和强,一起述说双溪槟榔港口的故事。

停泊在双溪槟榔河的渔船,拼凑出怡人的渔村风景。

“潮州帮”登陆授捕鱼技术

蔡天送说,根据早期居民的口述历史,双溪槟榔港口开埠于19世纪末,开埠前只有两所马来住家,靠捕鱼维生,直到中国“潮州帮”的到来。

当地居民熟知的故事是,4名来自中国潮阳的潮州人于19世纪末首先登陆双溪槟榔港口,相中此地的丰富海产,在此捕鱼过活,带来渔网介绍给当地马来人,教会他们捕鱼技术,不久后也把惠州人引来此地。

蔡天送说,这批先贤当时没马上定居下来,每年趁着季候风未能出海的季节回中国,后来才选择留下落地生根。这批先贤长居此地后也照顾到当地人对教育的需求,惠州先贤接着在1920年创立育才小学,成为当地唯一的华校,学生无需长途跋涉到外求学。

蔡天送是育才小学现任董事长。

人类因河而聚的原理下,双溪槟榔河岸两旁成为居民的栖息地。但是,此地形也导致河流水位上升时,住户饱受水灾之苦。

高峰期村內人口约2000

他说,尽管没官方人口记录,但根据育才小学的学生人数推算,双溪槟榔港口人口最多的时期,大概是1967到1970年之间,当时的学生人数一度达到260人,人口约2000人。

但好景不长,小镇人口外流,育才小学目前的学生人数只有51人,估算出只有约1000人口。

居民在屋旁晒咸鱼,路人经过时飘来阵阵味道,正是一座渔村具备的特色。

蔡天送说,双溪槟榔港口居民主要靠捕鱼维生,1970年代海产丰收,相信是推高人口的主因。但如今海产欠收,加上当地发展停滞,未有提升基本设施也不见新物业发展计划,年轻人也选择迁居至城市地区找机会,双溪槟榔港口光环渐退,如今留下的多数是年长者。

“很多人都在外面有另一间屋子,我也一样。可是,到今日为止,我们依然常常回来这个出生的地方。好像我,每个星期天都回来见老朋友,过年也一定在这里。”

为什么?他说:“还是喜欢这地方。”

走入双溪槟榔港口大街后方进入另一片天地,这里传来潺潺流水声,椰树婆娑起舞,别有一番风情。

推生态旅游或可带动发展

双溪槟榔港口的人口老化问题,有何解救方案?

蔡天送和陈建才这两位前任及现任村长的见解是,在当地建廉价屋及强化双溪槟榔港口作为槟城国家公园第二个入口处的形象,带动生态旅游,或可带动发展,也为人口问题带来转机。

蔡天送举例说,同属乡区的浮罗新路头有廉价屋单位,虽然数量不多,但已让当地维持人口数量,希望双溪槟榔港口也获得廉价屋计划的“恩泽”,得以重生。

此外,他也说,水灾也是困扰当地多年的问题,希望当地国州议员协助,为双溪槟榔河开辟更多支流,加速排水,免让坐落在该河流下游的住宅受水灾之苦。

图内左边的建筑为双溪槟榔港口里唯一的冰厂,右边则是天后宫。这两个单位与当地育才小学有著唇齿相依的关系。

冰厂养活了育才小学

一间冰厂养活一所学校,是双溪槟榔港口走过历史长河里不可缺的故事。

蔡天送说,半世纪前,两位双溪槟榔港口老居民,也是卖冰执照的拥有人林镇坤及蔡金城欲把当地唯一的冰厂捐赠给育才小学。

由于育才小学作为教育机构,不能做生意,最后改用转折的方式,把冰厂献给当地的天后宫,由天后宫经营。条件是,天后宫必须从每年从招标所得的卖冰执照费,支撑育才小学的运作。

育才小学创建于1920年,明年迎来创校100周年,也是双溪槟榔港口唯一的华校。

从1949年维持至今

蔡天送说,记录显示,这项“以冰养校”的做法从1949年维持至今。时至今日,天后宫仍每年支付6000令吉给育才小学作为行政费用,另外支付超过1万令吉为该校学生交学费及购买作业簿、参考书等,让学生父母无需为孩子上学的杂费担忧。

资料显示,这项让教育普及化及作育英才的举动,让天后宫于1990年获颁林连玉精神奖。

这间冰厂至今仍屹立在当地大街,紧依偎在天后宫旁,与育才小学只有一街之遥,这3个单位就如一名父亲多年来赚钱养活孩子,建立起唇齿相依的关系,至今都是小镇的佳话。

是的,地方的外在面貌来自硬体的组装,内在的涵养则来自人情的味道。

普度活动的祭拜仪式完毕后,居民一拥而上把属意的物品放进袋子带回家,场面热闹。

每年农历七月必办普度

双溪槟榔港口多年来维持一个传统做法,即每年农历七月廿九节举办的普度活动。

蔡天送说,每年农历七月,村民将以乐捐方式筹得一笔资金,用以购买各类食品包括水果、肉类、酒及干粮,用以拜祭孤魂野鬼,旨在普度亡魂。为了不想浪费食物,村民拜祭完毕后将一拥而上,抢走祭拜品带回家。

他说,这是当地已维持至少70年的传统,至今坚持主办,也是当地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