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9/2019
【如意安详】一树山榴依旧开/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这是刘禹锡〈伤愚溪〉第一首,作者托物寄意,感叹人生无常,春天时溪水悠悠自流,燕子飞回原地,草堂没有主人,眼前只见庭中荒草横生,榴花依旧开放。

愚溪的主人是柳宗元。他去世3年后,一位和尚路经此地,只觉一片荒芜落寞,没人看管。刘禹锡听到和尚叙述后,“悲不能自胜”,因此写诗遣怀,借物是人非的对照,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属年少得志的人,803年两人被调到御史台任职,他们相互欣赏对方,最后都走进权力核心,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朝政革新。可惜充满激情的工作只维持146天,顺宗皇帝因病禅位,新皇帝宪宗不喜革新阵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10年以后,朝廷将刘禹锡和柳宗元召回京城。两人以为否极泰来,可以重新出发,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另一次折磨。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是刘禹锡重回京城所写的〈再游玄都观〉。《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说此诗含怨刺,“种桃道士”指当年打击革新集团的当权者,“归何处”则提这些当权者都已不在,“刘郎”说的是作者自己。给人告发后,皇帝龙颜大怒。

柳宗元的诗文没有提到自己被刘禹锡连累之事。他愿和刘禹锡进退与共,接受二度被贬的事实。

然后有更感人的故事。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这么写:“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柳宗元被外放的地方是柳州,刘禹锡则被谪播州。播州发展落后,生活条件极差,其处境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刘禹锡得照顾80岁老母,要刘母同去播州根本不可能。柳宗元上书唐宪宗,愿和刘禹锡对换,刘去柳州,柳去播州。韩愈说柳的求情承担被惩罚的风险,唐宪宗可能发更大的脾气,可是柳“死不恨”。朝廷不少人因此起怜悯之心,帮忙求情,最后刘改调连州。“士穷乃见节义”是韩愈补充的句子,这个惺惺相惜的故事,后来被命名为“以播易柳”。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非常传统的读书人,在他们心中,只有仕途才是正经路。二人有从政之才,王叔文说刘禹锡是“宰相器”,柳宗元则是其阵营的“奇才”。可是命运跟他们开玩笑,只能留在穷乡僻壤,他们是历来不得志士子的其中例子。

心境的调整非常重要,看开即是万里晴空,看不开则郁郁寡欢。刘禹锡为人豁达,不如意时学佛论道,对人事盛衰有极为通达的看法。柳宗元不如意时也学佛论道,可是就是无法跳脱得失。“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是柳宗元在柳州写的一首诗,海畔的尖山像剑锋一样,秋日不断刺痛愁肠;如果能够变出千亿个小身,躯体就能散射到每个山头,眺望故乡。

柳宗元看人看事总有无边无际的忧郁,刘禹锡却不如此。刘禹锡有不少诗以宇宙巡回不变的事物与无常的人间对比。诗如其人,叶嘉莹说刘禹锡领悟到“不要对眼前的一点点得失斤斤计较。”叶嘉莹的〈论中晚唐时的诗人〉中讨论8位当时最重要的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都在其中。我的老师林水檺教授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刘禹锡。写刘禹锡避不开柳宗元,写柳宗元则避不开刘禹锡。林老师七十寿辰出版《唐名家与中文经典评议集》,里头收集的10篇文章中,其中3篇就是专门讨论二人的文学姻缘。

我读“以播易柳”的故事,再读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经历,深深为这二位大才子认真对朋友的态度感动。二人才华洋溢,志同道合,没有算计,只有真情,只有付出,没有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刘禹锡长柳宗元一年,柳活46岁,刘活70岁。柳去世前留有遗言,委托刘照顾孩子,刘没辜负嘱托。刘也帮忙整理及出版柳的全集。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柳宗元的要求越来越小,不对回京城再抱奢望,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获准回家,彼此能以邻居终老。这是二人同往连州、柳州的前半段路途中,柳宗元留下的文字。刘禹锡后来潸然泪下,因为告别时挥一挥手,依依不舍转身后,竟是永别。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