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9/2019
跨越族群宗教藩篱·感恩无语良师无私奉献
作者: 报道:陆世敏、傅思敏·摄影:黄玲玲、陈启基、黄志汉
5492LSM20198151612554557335.JPG
医学系学生在工作坊的最后一天为4名大体老师送行。

前为逝者,所以传承、授予、解难也;后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医药培训方面,最难传授并非“知识”或“技术”,而是“人文”,因为前两者是肉眼可见的,而后者只凭亲身感受。所谓医者父母心,要如何在分秒必争的日常工作中,时刻把病人视作亲人,是每名医生都应具备的医德。

在成为仁医的道路上,自愿将大体捐献予医学作解剖和教学用途的无语良师,无疑是医学系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提升自身的医学知识外,各族学生与不同种族的大体老师和其家人交流时,总能加深对生命的敬重之心,同时改变对某些族群的既定印象。

苏益:大体捐赠者华裔居多

5492LSM20198171732114594651.JPG
苏益说,无语良师计划旨在以人文医学为平台,提升医学教育、研究和培训标准,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和慈悲心。

自马来亚大学医学系无语良师计划于2012年成立以来,马大医学系共迎来104位大体老师,为此进行了逾百次家庭访问。过程中,该计划及行政中心总监苏益注意到一件特别的事情。

“医学系的学生和专科医生,很多都不是华人,而是马来人和印裔,但捐赠者以华裔居多,因此不同族群的学生和医生能够藉家访和沟通,更深一层地了解华人的生活。”

他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指出,捐赠者都是比较年长的大马公民,他们从1950至1960年代就开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很多学生都不知这些长辈的成长故事。

“很多捐赠者的故事,连我本身都是没听说过的。当中或有巫裔和印裔学生对华裔有着刻板印象,即生活一直很富裕,直到从捐赠者家属口中才得知,他们也是有过一段艰辛的岁月。

“大体老师的生平可以反映不同种族和生活体验,这些故事对80至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都具有教育意义。”

生命教育超越医学界限

他认为,无语良师计划本身就超越医学的界限,并跨越族群的藩篱,涵盖人生和生命的教育。

“我们对某个族群都会有一种偏见,像华人是怎样怎样,印裔人是怎样怎样,不如去他们的家,听一下他们的故事。”

马大医学系的印裔学生迪纳斯、巫裔学生花拉和华裔学生卓佳融受访时不约而同表示,参加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其他宗教的宗教和送殡仪式,借此进一步了解他族的生死文化习俗。

他们体会到,在无语良师的大爱奉献面前,种族或宗教之分已经无足轻重。

●印裔学生:感激为教育捐赠大体者

5592FSM2019871553264410113.JPG
迪纳斯表示,在参与此计划前,他以为只会学习到外科手术的技能,却在参与后才发现,自己更多地是通过此计划明白死亡的概念。

迪纳斯(23岁)说,自己在入读医学系的第一年时便听说了无语良师计划。对于计划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些人在没有医学相关的背景下,却依然愿意捐赠大体作为医学教育、研究与培训,令他感动。

他指出,本身在参与此计划前,以为只会学习到外科手术的技能,但之后才发现,自己更多地是通过有关计划明白死亡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向这些愿为教育而慷慨捐赠者表达感激之情。

身为兴都教徒的他,也因为此项计划而有机会见证其他宗教的诵经仪式。

询及在参与无语良师计划时最大的感受时,迪纳斯表示,自己无法用单独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最多的是感激之情。

“我很感谢那些愿意为了教育而捐赠大体的老师,他们只想着要做好事,回馈予社会。”

他也对大体捐赠者的家属表示感谢:“往生者的家人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说,大体捐赠者的家属知道捐赠大体的亲人去世后无法立即进行葬礼,却依旧支持亲人的决定,是很无私的。

●巫裔学生:再三思虑 决定参与

5592FSM2019871553404410119.JPG
花拉坦承自己在参与无语良师前,曾因自身穆斯林的身份而感到犹豫,但思虑再三后,决定参与。

23岁的花拉最初认为,无语良师计划让她有机会学习外科手术技能,为此感到幸运;不过同一时间,身为穆斯林的她却存有疑虑。

这是因为,她从无语良师计划的介绍短片中看到了许多伊斯兰以外的宗教仪式,所以她并不清楚穆斯林是否能参与此项计划。

后来花拉思虑再三,得知自己并不会参与该宗教仪式后,才决定参与。另外,她也知道一些同为穆斯林的学长学姐亦曾参与无语良师计划。

“而且我也想知道这项计划是如何的。”

她说,这项计划让她有机会见证佛教徒及基督教徒的宗教仪式。

对大体老师怀敬重之心

花拉透露,自己的大体老师是一名基督教徒。

她表示,虽然她与大体老师有不一样的宗教信仰,却被大体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着,因而对大体老师怀有敬仰之心。

“我不知道她(大体老师)如果知道有一名穆斯林学生因为她学习到那么多,会有何感想,但我真的很敬重她。”

“我认为大体老师(捐赠大体)的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她认为,来到无语良师的最后阶段,不管是什么种族或宗教已经不重要:“当然我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穆斯林族群说话,但我认为我的宗教也会尊重所有老师,不管这位老师是否是活着(的人)。

“我非常敬重我的大体老师以及全部大体老师。”

鼓励穆斯林学生以正念参与

花拉也鼓励其他想参与此项计划,却又因为宗教而犹豫的穆斯林医学生,不要感到害怕和疑虑。

“我相信,在做任何事之时,最重要的是出发点。”

她指出,她当初之所以会决定参加此项计划,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

而她最终不仅从无语良师计划中收获外科手术技能,更学习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希望未来想参与却又犹豫的穆斯林医学生能取得同样的收获。”

“我也想对这些穆斯林医学生说,不要害怕,只要你持有正确的意图及目的,我认为(参与无语良师计划)并无任何问题。”

伊斯兰习俗逝者即下葬
穆斯林无法成大体老师

另外,花拉披露,因为在伊斯兰的习俗中,逝世者需立即下葬,而无语良师计划中,大体将会被保存一段时间,因此穆斯林无法成为大体老师。

但她对其他宗教怀有感恩之心,也对伊斯兰以外的宗教表示感谢。

“因为有他们(信奉伊斯兰以外的宗教的大体老师),我们穆斯林才能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

●华裔学生:与大体老师感情深厚

5592FSM2019871553534410120.JPG
卓佳融透露自己在参与无语良师计划时极有感触,并对大体老师极为感恩。

在以学生身分参与无语良师计划前,卓佳融(23岁)早从学长学姐处得知这项计划,并成为志愿者。

“无语良师计划确实让人大开眼界,无语良师计划的工作坊也让我与我的大体老师有着极深的情感。”

她透露,自己在第一次的课程时,由于想要保持大体的完整性,甚至有些害怕将针扎进大体老师的大体中。

“但从另一方面想,既然无语良师已捐赠大体,并很有可能希望我们(医学生)尽量使用,那我们就应该(借此机会)好好学习。”

她认为,成为一名大体捐赠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及身边人的支持才能达成的。因此在通过大体老师学习时,学生都必须怀有感激之情。

对死亡不再畏惧

卓佳融透露,学生在计划进行时都会接受民调,调查他们对于生死的感受。

她表示,虽然本身并没有因为有关计划而对生死有太大的改观,但还是有些小改变,包括对死亡不再那么畏惧,并对死亡有另外的看法。

身为佛教徒的她说,佛教并无任何对于捐赠大体的限制,只要个人意愿及获得家人的允许,就可成为无语良师。

她认为,家人及朋友对大体捐赠者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5492LSM20198151612554557336.JPG
医学系学生带来“奉献”一曲,表达对无语良师感激和感恩之情。
5592FSM2019871552544410021.JPG
迪纳斯(左起)、卓佳融及花拉于今年参与了无语良师计划。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