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0/2019
李凯业.孕育我的酱油
作者: 李凯业

父亲子承父业,继承了爷爷留下来的酱油厂,这间酱油厂原址就在拉杭新村对面,火车路旁。周围地区只有三间烟火,一间米粉厂、一间酱油厂和一间民宅。

对面的新村和我们家隔了一条河和一条车水马龙的淡边路,父母都不让我们自个儿过桥过马路,所以基本上,我们的童年就是在酱油厂和米粉厂偌大的晒地穿梭玩乐。

大姐和二姐常会偷偷去拿浸醋坛子中的老姜,然后再去拿点天然老抽点来吃。老姜经过黑糯米和醋的洗礼,老陈中不失清新的滋味;老抽则是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着酱油中最好的精华,两者的搭配,我相信也只有酱油业者能够尝试。

我则喜欢往晒地──晒酱油和豆酱的地方窜,挑一些晒焦的豆酱往嘴里送,那股香味唇齿留香,久久不散。久而久之,不只豆酱焦了,我也焦了。

0598WCK20191042013445633032.jpg
(图:星洲日报)

其实,还有一段小故事,出生在酱油厂中的我,小时竟然是对盐敏感,触碰到盐或空气中有盐,颈部会长一些红红的颗粒。不过,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皮肤不再对盐敏感,晒地就成了我童年记忆中的游乐场。

酱油也是我们家里的经济支柱,父母靠着双手,以最原始传统的做法经营。传统的做法从洗豆、煮豆、抽取酱油、包装都是手工制造,整个过程耗时约半年,所以,不只盘中米粒粒皆辛苦,作为餐桌配角的酱料,从开始到捧上餐桌亦然。

也就是父母的双手和这么小小间酱油厂,孕育了我们姐弟三人到大学毕业。孕育别人的是奶水,孕育我的却是黑色的酱油。

若干年过去,因为家严身体状况不适,酱油厂也已经易手给一个永平的年青人。昨天公干路经永平,看到一个弃置的广告模版,停下来拍个照,算是我专属的打卡地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