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10/2019
【逆境出路:一】本地中文音乐圈,不死神话
作者: 郭慧筠、陈敬晖(摄影)

一张音乐专辑的诞生少不了唱片公司、歌手及创作人。基于饱受盗版冲击,实体唱片销量自2000年起,犹如升降机般从高处急速下降,后来迎来网络时代,加上智能手机崛起,让已陷入低迷的唱片市场雪上加霜,连带歌手及创作人也遭受影响。

有人说唱片业快步入夕阳,但真的已到了无法逆袭的地步吗?抑或只要沉着应对,也许危机将是转机?

唱片行业萧条,数码音乐崛起

八九十年代是唱片业的顶峰时期,唱片销量屡创新高,像张学友、张惠妹等当红歌手的唱片销量都曾突破百万,风光一时。

大马及新加坡环球音乐中文部总监林奕秀说:“唱片业处于巅峰时,销售员曾跟我说过,给别人订货填的簿子只剩十行,就填十行,不能再多。当时唱片畅销如此意气风发,因为大家都会买,所以销量动辄十多万都不成问题,现在当然没有这种景象了。”

随着时代演进,聆听音乐的媒介从当初的黑胶唱片转移到卡带,再到CD、VCD、DVD,如今则进入数码化时代,音乐串流平台顺势崛起,成为一股新势力。

“音乐串流平台也是有好处的,忠实粉丝才想买实体专辑,但纯粹听歌的话,只要每月付一笔费用给音乐串流平台,要听谁的歌都可以。”

她透露,过去唱片以实体销量计算,不过随着实体销售下滑,目前唱片销量计算不只有实体,还包括数位,两边销量加总起来,达到一定数目后,会颁予金唱片或白金唱片资格。

“其实我们已经不再看实体销售,毕竟唱片行所剩无几,马来西亚还算好,国外一些地方已没有实体店,都是上网买专辑,包括我们也会逐渐把实体专辑放上网络平台给人购买。”

近年来,中文乐坛刮起单曲风潮,不少当红歌手不再是收集一定数量歌曲来发专辑,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发行单曲,可能之后再集结成EP或专辑。

周杰伦上月推出了全新单曲《说好不哭》,作品一上线,即引来下载热潮,网络播放和销售成绩均亮眼,却同时意味着实体唱片的价值渐渐转变成收藏品。

“我曾听歌迷说,买专辑是为了收藏,并不会打开来听,要听歌的话就使用音乐串流平台,不想弄肮脏专辑。不过,也要视乎歌手的定位和市场价值,好像最近吴青峰有推出个人专辑,主要是因为他是创作人,有不少作品。所以不是说没有歌手发专辑,只是数量减少。”

5448KHJ20191091451265735338.JPG
林奕秀不认为唱片业没落,只是要怎样迎合市场需求,转换经营模式,继续生存下去。


要翻身就要变,未来会更好玩

面对音乐市场变化的挑战,林奕秀淡然回应:“老实说每个年代都在转变,不只是唱片业,很多行业都随着时代改变,是自然现象。我不认为唱片业没落,只是要怎样迎合市场需求,转换经营模式,继续生存下去。”

她透露,环球音乐除了依旧有发行实体专辑,也有成立名为新事业的部门,主要是跟品牌合作,把音乐和品牌结合起来。

环球音乐曾跟电讯公司联手打造音乐串流平台,也跟快餐店合作,只要扫描盒子上的二维码,就能聆听歌曲,而且配合计划,粉丝还有机会近距离与歌手接触,像一起观赏电影、旅行、出国看演唱会等。

此外,环球音乐还有以顾问身分,协助制作公司规划和宣传演唱会,“这些业务带来更好的业绩,真的有帮助到唱片公司。所以唱片公司已经在转型,如果今天还在卖CD,其实已经落伍。”

她向来认为音乐不会死,只是怎样转换成更好玩的东西,“接下来环球音乐会再推出更多有趣的平台,但目前暂时保密,唱片业未来会更好玩,主要是如何经营而已。”

当然除了以上业务,歌手依然是唱片公司的重要资产,经纪部有责任搜寻有潜能的人才,并协助他们策划事业发展。

“现在商家的确注重社交媒体上的数字,不用跟他说歌手有多好或卖了多少张CD,而是歌手的网络人气有多高,所以我们也有跟网红合作,像碰碰姐弟,当然还是要会唱歌,毕竟我们是唱片公司。”

尽管如此,她认为打造歌手仍然是唱片公司的责任,并不会因此忽略发掘素人,“只要他声音很好,还是会慢慢打造,当然有这个可能,只不过看重歌手素质之余,也要帮他建立社交媒体的部分。”

她说,经纪部接下来有计划跟模特儿、主持人,甚至是厨师、小提琴家或运动员签约,以经纪人身分帮助他们洽谈工作的同时,亦是一种开源管道。

询及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打造自己,是否不再需要唱片公司?她回答:“还是有差别的,唱片公司有专业团队替歌手规划发展,毕竟品牌都来找唱片公司,自己打造自己的话,人际网络有限。唱片公司也能提供培训给歌手增值,变得更专业和有素质,这样发展起来会更快。”

随时代演进,聆听音乐的媒介从当初的黑胶唱片转移到卡带,再到CD、VCD、DVD,而如今音乐进入了数码化时代。


曝光平台匮乏,歌手要如何突围?

曾有一段时期,本地歌手纷纷前往台湾发展,还闯出一定成绩,像光良、品冠、梁静茹、戴佩妮、曹格、张栋樑等人都是从海外红回马来西亚。

然而近年来,这股趋势似乎有放缓迹象,林奕秀并不认同此说法,“台湾人很喜欢黄明志,他在新加坡和香港开演唱会,票房反应都很不错;四叶草在中国很受欢迎,最近还跟当地的电讯公司合作;还有林明祯在台湾发展得也不错,只是还需要时间达到巅峰。”

她认为,本地中文音乐圈最大的挑战和困境是缺乏平台,像要带歌手上电视节目宣传,来来去去就只有《八八六十四》,曝光平台少得可怜,造成大家都想往海外发展,尤其到中国参加选秀节目。

“中国资源雄厚,近年来拍的节目都引起追看热潮,到那边发展的话,特别是上选秀节目是最快的踏脚石,能从中获得更多机会。另一条捷径就是当网红,大家都各自在努力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有达到不错成绩,比如许佳麟,老实说整个环境无法改变,就是这样。”

林奕秀同时为AIM中文音乐颁奖礼筹委会主席,她说,之所以坚持举办颁奖典礼,并不是为了给特定的人获奖,而是提供平台让更多不为人知的歌手被看见。

“其实很多本地歌手发片后,都没有人知道,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推广,所以出专辑后就自己拿去卖,导致一些优秀歌手就这样被埋没。”

她透露,上两届颁奖典礼都有发掘到一些新人,就像2013年,发现了陈子超,后来张栋樑还找他一起制作专辑。

“我们也想尝试跟国外的音乐颁奖典礼合作,把本地新人推到海外平台表演,同时他们的新人来到我们的平台表演。只不过颁奖典礼要靠资金运作,如果政府能资助,抑或有固定赞助的话,当然希望能两年举办一次,至少能给予音乐人鼓励。”

她期待看见更多本地创作,“不懂是不是我的错觉,觉得创作好像变少了,没有听到太多新作品,有时我们会问还有人发片吗?可能基于唱片市场低迷,所以大家没有很积极发表作品,整个市场显得消极。”

尽管如此,她并不担心本地中文音乐圈的未来,反而认为它会像唱片公司一样,随着时代而转变,“本地中文音乐圈不会死的,只是大家用不同的平台发表作品,慢慢地换另一种方式继续走下去。”

5448KHJ20191091451275735341.JPG
林奕秀身后的都是享有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封号的专辑。

延伸阅读
【逆境出路:二】赖淞凤●网络平台分享故事,保温人气
【逆境出路:三】碰碰姐弟●网络唱响歌手梦想
【逆境出路:四】音乐创作人彭学斌●靠写歌生存,不可能的任务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