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10/2019
本书保健效果★★★但省钱功能★★★★★
作者: 周強生

幽默搞怪的周強生,谈书总是不按牌理。这次竟用脱序方式谈一本“保健书”?【读家】又怎么会让这篇怪文“审核”过关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本书指的是《餐桌上的伪科学》,两本由一心文化出版的医疗保健书,在续谈本书前,咱们先聊聊一心文化。

一心文化出版社,从网上资讯得知,它有个有趣的英文名:SoloHeart,大可译为独唱之心,是一家成立约两年的新出版社,主编大抵是个喜欢猫、爱好探寻新知及相信总有一本书能改变人生的出版人。

此出版社在2018年12月推出《餐桌上的伪科学》,2019年7月再接再厉出版《餐桌上的伪科学2》时,主编在脸书上写下自身对保健书的看法,全文1264字,容我简缩成四百来字如下。(若不缩写,【读家】版编辑愐壮很可能认为我又来湊字数骗稿酬,干脆将本文投篮,那就呜呼哀哉咯……)

在13年的工作生涯中编过许多健康书,书店排行榜的畅销书好些都关于健康,出版社老板当然希望能出版多些健康书。

而身为编辑的我往往身先士卒,接触诸如椰子油保健、蔬果汁瘦身、无麸质饮食等等,不论有效无效,健康书畅销的原则之一,竟是越耸动,越颠覆,就越好卖,反之,教人均衡饮食,持续运动的最难卖。

看得多后,注意到不同专家提倡的保健法往往南辕北辙,不免疑惑,健康假新闻更是处处有,叫人难分真假。

直至我发现林庆顺教授破解医疗谣言的网站“科学的养生保健”(网址:professorlin.com),研读他的六百多篇文章后,答案才开始越来越清晰。

林教授破解谣言的方法,就是全面搜索可靠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医学论文为证,将论文的结论与实验法都评估一遍。

这方法需有大量的英文和医学知识,门槛很高,还好,林教授拥有40年医学研究经验,能以曾担任60家医学期刊评审的论文审查功力,来打击医疗谣言,回答网友提问。

正确观念需要读者的口碑推荐,让更多人避免被谣言愚弄,拥有分辨医疗伪科学的鉴别力。

上述提到保健法差异与真假难辨之说,有26年卖书经验的我也认同,所以我以前从不为文介绍任何保健书。

可当我见到《餐桌上的伪科学》的书讯,读其内容简介及文摘,还到作者林庆顺教授网站看了数十篇他发表的文章后,却已想为文介绍它,唯心存谨慎,我先网购一本来细读。

由于书本文章选自林教授的网站文章,故我读时部分文章特意对比两者,举例来说,书里首篇文章〈椰子油,从来就没健康过〉,应该是综合整理5篇网站文章〈椰子油,苦茶油,真的这么好?〉、〈椰子油治老人失忆症?〉、〈再谈“椰子油治失忆症”〉、〈心脏协会:椰子油不健康〉、〈椰子油是十足毒药?〉,再纳入烹饪选油可依其特性的合理意见编写而成。

据之可见本书编辑用心,不想花钱买书的人,固然可以上林教授的网站搜寻自己有兴趣的医疗课题,可若想读已有效统整的内容,能用钱买书依然值得,买了放家里,长辈亲友都能看,况且,林教授已说,这两本书的全部版税都会捐出来帮助台湾弱势儿童及青少年,助人助己何乐而不为呢?

燕窝保健品广告,让他食不下咽

林教授在他的这两本书开章都写下前言,第一本书的前言〈养生保健,要依靠科学〉述说他设立网站缘于一则他晚饭时看到的燕窝保健品广告,让他食不下咽。

该广告推销某品牌燕窝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特高,而美国某博士因发现EGF拿到诺贝尔奖,因此这品牌燕窝具有上佳的养颜功效云云,可多数人不懂的是,EGF是一种蛋白质,吃下肚就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而失去功效啊!如何能不被消化,穿过肠壁钻进皮肤呢?林教授还写道:

相关性≠因果性。说句良心话,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广告(代言)都是伪科学。只不过,当真科学被错误解读时,就有可能会变成伪科学。

例如,有研究发现,大肠癌病人的维他命D水平偏低。这是真科学。但是当它被解读成“吃维他命D补充剂可以降低大肠癌风险”,就变成了伪科学。

因为,“维他命D浓度较低”与“大肠癌风险较高”,只是相关性(两者同时并存),而不是因果性(前者造成后者),更不是“吃维他命D补充剂”就会“降低大肠癌风险”。

事实上,“维他命D浓度较低”有可能是因为病人患了大肠癌(或其他癌)的关系。也就是说,是癌症导致病人无法摄取或合成足够的维他命D。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是要帮助病人恢复摄取或合成维他命D的能力,而不是叫病人吃维他命D补充剂。

第二本书的前言〈科学的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的伪科学〉,他再次强调,他设立网站的初衷是因为他看不惯骗子横行的保健伪科学泛滥,为打击伪科学他才成立网站,为何要打击,他引用权威;美国医学会(JAMA)在2019年4月22日发表的文章,标题是〈对抗伪医疗信息〉,它说:

伪医疗信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已经变得无所不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说任何事,而偏偏就是有人会相信。由于每天有数十亿人在线,所以伪医疗信息可以快速传播。更糟糕的是,耸动的谎言显然比无聊的真相传播得更快。这个新的网络世界促进了假专家、名人以及包括医生在内的骗子对消费者的直销。其结果是像基改食品和常见疾病治疗等各种主题的错误信息。

当林教授看着自己网站的点击率,再看看那些伪科学网站的点击率,也只得认同“无聊真相永远赶不上耸动谎言”。

但他相信赶不上,还是得走下去,哪怕现实里许多未必具资格提出保健意见的人,一再在网上散播伪科学,只在乎捞钱、吸引点击率,不在乎科学不科学,林教授仍努力每周在网站发文回应读者的健康疑问。我写本文时,特地去林教授网站查算,证实几近每周他都有至少3篇文章发表!正因此,为这难得的好书与网站,我为文推荐。

重点在于破除保健谣言

至于何以本文标题写保健功能3星、省钱功能5星呢?

一来,我动笔时原定标题是:〈本书保健效果尚可,但省钱功能超强!〉,比起现在有8颗星的标题,逊色不少吧?

二来,本书虽有提及如何保健,但重点在于破除保健谣言,故保健只给3星。

三来,从商业角度看,网上得知,目前全球正规药品市场规模约1.2兆美元,而全球保健食品、营养补充剂市场即将突破4000亿美元,高达药品市场的3.3成,可见商机巨大,但这类营养食品行销时强调的保健功能,实效又如何呢?相信读本书的人,很可能将会省下不少以往用来买保健营养品的钱!5星值得给吧?

文摘:《餐桌上的僞科學》維他命補充劑的真相(ˉ文/林慶順教授)

到底需不需要吃维他命?曾经有位驻美的台湾外交官当面问我这个问题。他因平日公务繁忙,所以夫人要他每天吃维他命补身体。虽然他自己认为没必要,可是一来不忍拒绝夫人好意,二来也说不出个“不”的理由,所以询问我的意见。以下是我整理多篇科学论文,综合给他和读者的建议。

维他命共有13种,而它们都是“微营养素”。“微”的意思是说,一点点就够了。要摄取这一点点,平日三餐的均衡饮食也就够了。“微”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很容易被超过。既然平日三餐就够了,再吃药丸补充,当然就超过了。可是很多人以为吃越多越好,所以维他命过量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美国每年有6万个维他命中毒的案例被报告到毒物控制中心。这6万个案例是严重到需要被报告到毒物控制中心。那没那么严重,可是已经超量的案例有多少,60万还是600万?想知道更多关于维他命中毒的症状,读者可参考附录中〈维他命的毒性〉这篇文章。。

2012年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总共分析了78个随机临床试验,其中接受调查的人数近30万。结果发现,维他命E和胡萝卜素(维他命A)会增加5%的死亡率。而维他命C则既没好处,也没坏处。

台湾也有一些官方以及专家们谈论维他命滥用的文章。毒物科医师林杰樑就曾在文章中举例,香港有位小孩因食用过量含维他命A的鱼肝油,得了肝硬化。另一篇文章〈维他命补过头,恐增罹癌风险〉,标题就已经很明白了。这么多的文章都是劝读者只要饮食均衡,就可摄取足够的维他命。所以,维他命的“他”,指的是谁,显然不是一般大众,而是指拥有庞大利益的厂商们了。

2018年6月有一篇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标题是〈维他命和矿物质补充剂用于心血管疾病之预防和治疗〉。这篇论文是由来自世界各国的39位医生、营养师和科学家共同撰写。他们分析了2012年到2017年期间发表的所有有关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共179篇),结论是:维他命和矿物质补充剂非但无益于心血管疾病之预防或治疗,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有害。例如维他命A、B3、C和E,都与死亡风险之增加有关。

既然专家们都知道补充剂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什么普罗大众还照样在花大笔大笔的钱吃这些可能有害健康的药呢?(按:本文全篇三千多字,在此仅节录880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