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0/2019
郭健平.年轻人不是不努力
作者: 郭健平

上周五提呈的2020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提出”Malaysians@work“来资助失业逾1年的大学生、鼓励取代外劳的工作还有吸引女性重返职场,政府将会补贴350令吉至500令吉,雇主也可以获得300令吉。

这笔开销不菲,有人赞,肯定有人弹。弹的认为,花销太大,立意良好,但反而变成拐杖让年轻人更加难以扶起来。

个人认为,这个补贴,虽然有点夸张,但至少是很好的第一步。

1990年代,直到97年金融风暴来袭之前,大马经济一直向上快速发展。这样的趋势,让制造和建筑业领域大量需要人力资源,因此政府也大量的引进了外劳,缓解厂商的需求。

外劳干的都是3D的活,即Difficult(辛苦)、Dirty (肮脏)和危险(Dangerous)工作。大马人一直对外劳产生依赖,其一是,以上3D的工作大马人兴趣缺缺,其二是这些工作的薪金对外劳们也许很多,但是对许多国人,特别是在大都会里生活的,这杯水车薪的薪水,根本挨不到半个月,更别说要养活妻儿。

但是,若把外劳的待遇,如家庭帮佣变成一个月3000令吉,爬高爬低的建筑劳工提高至每个月5000令吉,也不表示大马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可以解决,可以不要外劳了。虽然说大马也不是什么高收入国家,但一代过得比一代好,许多人都把孩子富养,要孩子去干这种“脏活”,除了年轻人自己无法接受之外,可能他们的父母也不希望孩子这么辛苦。

3D的活,以大马目前的最低薪金制,就算老板愿意请本地年轻人,也没有人会来应征,因为这根本糊不了口。若执意要提高薪金让本地人就业,其连锁效应会造成制造品价格飙升,新建房地产狂涨,这也不是政府乐见的。

我们常说大马人吃不了苦,其实也是不见得的。现在流行的送餐服务,可看见许多送餐者都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为了送更多订单,分秒必争的在路上驰骋,也有人漠视交通规矩(这点当然不对也不鼓励),不管日晒雨淋,只要能接下多一个订单就是多赚一分钱。这其实也是一个3D工作,只是因为年轻人知道多劳多得,所以更努力的工作。

所以说,说大马年轻人不愿干3D苦活,是不完全成立的。关键是,辛苦和流汗了,能否拿下应有的报酬,是年轻人愿不愿意去干活的关键之一。

大马外劳的数量多,在区域里是数一数二的。合法再加上非法的,非正式统计已介于600至700万左右,是非常庞大的数目。一些外劳在大马久了,犹如地头蛇反客为主。有些在巴刹经营摊位,有些自己开店当老板,我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外劳都已经去开拓了。

政府想要减少对外劳的依靠和减少大学生的失业率,只是靠这种津贴,犹如不到喉,一下子钱花完了,效果并没有达到。

要减少外劳,是整个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我们依赖外劳太久,不是说只要狠下心365天执法,把非法外劳都送回家,他们的空缺就自动会被本地人填上。

还有,雇主不请年轻人,也不是三言两语,或是纯粹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相对的比他们父辈“懒惰“而处于待业状态。现在经济不景,再加上科技发达,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要是用科技能取代人的活,都已经外包出去了。

像会计员、平面设计师、执行员等的工作,很多企业已因为采购电脑软件或外包出去,已不需要聘请永久雇员。聘请本地员工,除了薪水之外,还要支付公积金、社险、医药福利等,这对竞争激烈的中小企业而言,根本是吃不消,政府的补贴对他们也无济于事。

也因为这样,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已经少了更多的全职就业机会。所以更多人去送餐和驾电召车。但是这些工作,形式上是属于自雇人士,有工作才有收入,一旦病倒,就要自负盈亏。

这是大环境的改变,不见得完全是谁的错。除了资助雇主和拿到全职工作的受惠群之外,政府更应该协助年轻人适应成为自雇人士的大环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