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10/2019
沙金马利祭仪神圣又神秘·封河3天祭神灵 祈丰收平安
作者: 王丽萍报导
4970TBK2019922171245334330.JPG
第二天在金马利河边举行的Manavit祭祀。

报导/王丽萍

沙巴西海岸的金马利(Kimanis),每年4月会举行一项传统祭仪──Modsuung Dohungan和Manavit Tu'unon,一连3天的祭祀后,金马利河将封河3天及实施禁忌,以让物质世界的人与无形的灵达致和解,大自然修生养息,祈愿来年丰收和平安。

Modsuung Dohungan意为“在河口举行的祭祀”,原本属于金马利卡达央族(Kadayan/Kedayan)的传统祭仪,Manavit Tu'unon则是金马利卡达山杜顺族(KadazanDusun)的祭祀。

虽是两个不同族群的祭仪,却有着相同的意义,即感谢造物主的庇祐,让物质与虚空世界得以平衡,让人类获得平安与丰收,远离疾病与灾难;祭祀在播种或插秧之前的4月份举行。

过去,居住在金马利河较上游地区的卡达山杜顺族祭祀上游及支流一带的神灵,而集居于较下游及河口一带的卡达央族,则在河海交界的河口祭祀神灵,不同的族群也因而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谅解与融和。

随着宗教改变,信奉伊斯兰教的卡达央族据说在1940至1950年代停止举行祭仪,河口的祭祀就此移交予卡达山杜顺族接手,双方协议共同承担所需的人力与开销。

在卡达山杜顺族广泛信仰基督教后,这个传统祭仪在1980至1990年代之间停办长达十多年。据说停办祭仪后,当地发生了许多离奇事故,因而在2001年重新举行至今。

4970TBK2019922171255334334.JPG
祭仪完成后,村民在金马利河两岸拉起挂著白布的绳子── Lintang Malau,像征封河及实施3天禁忌。

Magambo/Momihin
插白布引领神灵到家

今年的Modsuung Dohungan和Manavit Tu'unon祭仪于4月11至13日举行。第一天举行的仪式是Magambo或Momihin,即通知及邀请神灵有关即将举行年度祭仪。

这个仪式于晚上在金马利习俗委员会委员会巴林阿隆的家进行。当天下午,巴林就与村民在住家不远处插上白布,作为引领神灵到他的家里的印记。

天黑之后,负责主持仪式的3名祭司,带着法器(Komburongoh)和披着白布,在巴林陪同下,走到较早时插上白布的地方唱诵灵语(rinait),召唤和通知森林、农地及金马利河与21条支流及溪流的神灵,到巴林的家享用祭品。

祭司过后引领神灵返回屋里,身后不可有人,以免触犯神灵;入屋列席而坐,祭司依然不断唱诵灵语,诵毕后村民及在场者受邀入席,一起用餐、喝米酒,祭品包括3只鸡(必须是2雌1雄)、14碗粥、14碟白饭与14杯米酒。

4970TBK2019922171245334329.JPG
祭仪第一天晚上的Momihin仪式,三名祭司引领神灵到屋内享用祭品,右为巴林阿龙。

Manavit金马利河边举行
召唤神灵享用祭品

第二天的仪式─Manavit于下午5时,在距离巴林家不远处甘榜柏拉帝(Belatik)金马利河边举行。

3名祭司与村民先在河边插上白布及摆设祭品,包括各种未熟的水果、鸡及米酒等,然后祭司白布披及头部,向着河挥动白布及唱诵灵语,此时任何人不得站在平台的前方。

这项仪式是召唤来自金马利河上下游的神灵享用祭品,并邀请神灵参与翌日在河口举行的祭仪。唱诵完灵语后,祭司吃鸡肉和喝米酒,在场的出席者一起分享米酒。仪式结束,出席者先离开,祭司壂后,离开时不可回头。

4970TBK2019922171245334331.JPG
在祭司唱诵的灵语与铜锣声伴随下,村民载著祭品沿著金马利河到河口。

第3天祭仪高潮
祭司村民乘船到河口

第三天是祭仪的高潮,一早,3名祭司与村民从前一天举行Manavit仪式的河边为起点,沿着金马利河乘船顺流而下到河口。祭司与铜锣队的船只为首,后方是载着祭品──Minggai的船只。

Minggai是21个各装有21个装有不同祭品的小容器组成,大容器是以香蕉茎和竹制作,小容器则以亚答叶或聂柏榈叶编织,并有21种祭品,包括白饭、黄饭、蕃薯、鸡蛋、香蕉、白米、稻谷、荖叶、槟榔、白灰、咸鱼、硕莪粉,以及传统糕点如wajit、kurupis及penjaram等。21据说是根据金马利河支流的数量。

不管是祭品或是容器,都是卡达央族的传统技艺,在接手祭仪后,卡达山杜顺族延续卡达央族的传统与祭品,更学习编织容器。准备祭品的工作相当繁杂,村民都提前聚集在一起协协助完成。

过程中,3名祭司全程站在船头,大声吟诵灵语,手中不断挥动白布,召唤神灵一起到河口参与祭祀。蔚蓝的天空下,灵语伴随铜锣声的旋律,沿着弯弯曲曲的金马利河地传扬着,让神灵和沿岸的村民知道,礼敬无形的灵的时节到了 。

途中,船队在一处叫米卡江石(Batu Mikajang)的地方靠岸以进行一项Manavit祭仪,是为当时的守护神举行。3名祭司陆续面对河及山林两个方位吟诵灵语,其有4个祭品在此祭奉。

4970TBK2019922171255334333.JPG
三名年轻祭司,左起阿当、丹斯登及马尔文受已故老祭司与村民委托主持祭仪。

靠岸进行Modsuung Dohungan后
封河3天3夜不得进出

仪式完成后,船队继续航行,祭司继续挥扬白布及吟诵灵语,直达河海交界的河口。抵达河口处时,祭司的船只绕圈转了7次后才靠岸。

绕圈7次是为了让更多神灵听见锣声后,汇集在此参与祭仪。若没有铜锣队,只须转圈3次。

上岸后,所有祭品摆放在村民之前建好的亭子,祭司也在亭子里休息,直到下午约1时,即等到出海的渔民都回航后,祭司才在亭子里进行Modsuung Dohungan仪式。

这是这项祭仪的高潮,宇宙间所有的神灵,包括地上、天空、空气、水等的神灵受邀一起享用祭品,达致人类与神灵的和解,维护物质与灵界的平衡,感恩神所赐予的一切。

仪式完成后,村民在河口的两岸拉上一条挂着白布的绳子,这条绳子被称为Lintang Malau,象征金马利河封河及实施3天3夜的禁忌。

禁忌从4月13日下午1时至16日早上7时,所有船只不得进出金马利河,该河1公里范围内所有工业、农业与渔业活动须暂停、不可敲锣或发出响亮声音的乐器造成喧闹、不可进行任何重型机器或挖土活动,让过去一年被人类干扰的大自然,重新获得平衡,让宇宙恢复与更新。

触犯禁忌罚一头牛及餐宴

巴林在祭仪前已以习俗主席身分发出通令,通知村民及相关者有关祭仪与禁忌事宜 ,通令受到土着法庭和县议会的认可,触犯禁忌者可被罚一头牛(价值2500令吉)及餐宴(价值500令吉)。

这天的祭仪有一项严厉的禁忌,即出席者不可身穿红色的衣裤,否则不但可能当场招致灾祸,主持祭仪的祭司也可能遭到神明的惩罚,未来一年的农收也将受影响。

人力人气越来越单薄
金马利已没祭司

尽管从2001年重办至今已约20年,传统习俗逐渐式微与凋零情况下,人力和人气越来越单薄,并面临缺乏经费和支持的挑战,维系人类与灵界,以及社区人与人关系的传统祭仪逐渐被遗忘,能够持续多久,是个未知数。

与1920至1960年代巴林祖辈的年代相比,现在的情况相差很大,以前金马利有很多祭司,每10个家庭里就有8个祭司,不愁没有祭司主持祭仪,自金马利最后一名大祭司于前年去世,如今已没有祭司。

今年主持祭仪的3名祭司来自外地,最年长是46岁的马尔文,另两人为29岁阿当昆都山及丹斯登,3人受到已故老祭司和村民的委托,到金马利延续古老的祭祀。

4970TBK2019922171255334332.JPG
抵达河口时,祭司乘坐的船只绕圈7次,以召唤更多神灵参与祭祀。

“祭仪非拜祭鬼魂”
巴林:盼与神灵为友

金马利的传统祭仪从何时开始,已不得而知,巴林只知在婆婆小时候就有了,但相信可追溯至600年前。

巴林感叹,现在的年轻一代对本身的习俗不认识、不了解,对于传统祭仪是否延续下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传统祭仪总面对别人的异样的眼光,被指是拜祭鬼魂,巴林反驳道祭仪不是拜祭鬼魂或崇拜魔鬼,他们也有本身信仰的神,即Kinoingan,祭仪是希望与神灵为友,让人不受干扰。

他表示传统习俗是卡达山杜顺族的文化特征与象征,“如果没有习俗,没有人认识我们,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巴林认为,宗教是关于神与一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如果我做错事,我将被神惩罚,并不涉及任何人,那是宗教,训戒我们不能做不好的事。”

习俗是传统 与崇拜无关

习俗则是传统,即是原始的宗教或信仰,“如果我们不做(祭仪),就不会有丰收节,即在插秧之前邀请祭司主持祭仪,把所有不好的元素除去,有了良好的收成,就来庆祝丰收节。”

"这是习俗的目的,与崇拜无关,这是神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以前没有宗教,但宗教来了之后, 我们就抛弃了习俗,尽管有习俗更好。”

他希望社会大众勿胡乱批评,应先了解和认识他们传统习俗的来源。

巴林指出,这个传统祭祀不是个人的,也不为了个人,而是为金马利的所有人,不管什么人和种族都不例外,所有人都与这个祭仪有关,也必须遵守禁忌。

虽然祭仪的传承是个挑战,祭司人数也越来越少和硕果仅存,但只要一息倘存,巴林与有心的村民将尽可能持续这个传统习俗,惟他不排除他们这一代人将是举办祭仪的最后一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