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10/2019
赵少杰/无声的杂物
作者: 赵少杰

《杂物》展终于结束了,但是关于杂物的事还有很多,请让我慢慢整理,一一向您述说。

首先这个位于槟岛上海墘渡轮码头的“潮人居”,原本是个仓库改装而成的展览空间,破旧的墙身和高耸的屋顶是它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空间里的灯光和展区规划,加上所有展示的桌子都得自行准备,因此我把家中所有可以使用的桌面和门都搬去会场,将一公吨的罗里塞得满满的,企图用杂物的数量来填补宽大的空间。

4377TLK2019102572906056112.jpg

最常听到前来观看展览的人,第一句话都是问我:“你把你整间家都搬过来了吗?”可怕的是,其实展示的还不到我工作室里的十分之一的杂物,这才是令我感到心慌的。挑选这些展出的杂物,主要还是为了配合台湾两本杂志《新活水》和《小日子》的主题。

最新一期热腾腾出版的《新活水》就在展览中与读者见面,这一期的主题为“点解香港”内容触及许多目前非常敏感的香港议题,其中涵盖香港民生、文化和政治样貌。我该如何选用合适的杂物来连接此主题,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所买下的大皮箱,箱子里外的皮革以及标签贴纸,仍保有完好,贴纸上写着“益记皮革厂/国货皮喼”还有详细的地址与公司资讯。对它的印象停留在香港电影中,那些出国或是离家出走的明星,手中拎着就是类似这款皮箱,然而不管他们出门多久多远,一手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衣物与家当。

皮箱里装着除了《新活水》杂志之外,还有香港艺术家白双全的书《七一孖你游香港》、西西《我城》、林一峰CD《你今日拯救咗地球未呀?》、智海的漫画等等的出版物,还有一个无法使用的防毒面罩。

4377TLK20191025728596056109.jpg

至于《新活水》第十一期的主题为“台湾同志群像与黑暗之光”,我选择了用Keith Haring(注1)来搭配。在意大利念书的时候,曾在比萨斜塔附近的一栋建筑上,看到他面积非常大的Keith Haring壁画,后来在德国冬天的假期旅途中,读完他的日记,偶然间在德国的家居用品店里,看到他的Espresso杯具,就毫不思索地买了回来。我是透过阅读他的日记,来窥探他短暂的一生,记得那段当他获知患上爱滋病时所写的,他企图用更多的行程来填满他匆促的生命。

4377TLK2019102572906056111.jpg

4377TLK20191025728596056110.jpg

除了Keith Haring,我也将一本致力于马来西亚LGBT权益的组织“Diversity”(异样)(注2)所出版的手册,并置在杂志旁,相信Keith Haring也乐于在此桌上同享与共乐,就像雨后的彩虹短暂而绚烂。

出现在展览中的所有杂物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它们都是为了呈现某一个句子里所描绘的,或是所延伸的意象。除了展品说明标签外,原本打算在每一个展品中,写上选物原因与注解,后来总觉得把话说太白,就等于抹杀了观众所有想像力。

我坐在展场前方的柜台里,看着观众偶尔俯身细看,有人小心地将物品拎起,有些则安静地翻阅杂志,这些在空间里起起落落的无声对话,杂物仿佛有了声音。

注1: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美国新普普艺术家,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凯斯的作品与传统画作有很大不同,简单直接,往往反复重复几种图案,内容常常是卡通式的。婴儿、狗、飞碟、电视和图形经常出现于他的画中。由于是同性恋者,他一般不画女性。画中的颜色最初为三原色,后来虽有增加但仍为基本颜色。哈林最早是街头涂鸦画家,电线杆、水泥柱、广告牌、指示牌都成为他作画的画布,而画笔则从铅笔到喷漆罐、刷子都有,随处拈来。

1988年,他发现自己罹患爱滋病,凯斯开始积极地以作品提醒青年人安全性行为,以及防止AIDS蔓延的宣传的活动中;1989年,凯斯·哈林基金会成立,主要目的在于AIDS治疗的研究项目和促进儿童福利规划的项目。1990年哈林因爱滋病并发症于纽约病逝,年仅31岁。他的画作成为20世纪的视觉艺术代表之一。

注2:

Diversity异样是一个致力于国内LGBT权益的组织。他们长期举办各种培力(empower)活动,例如:LGBT法律权益工作坊、LGBT法律讲座、电影分享会等等。开设这个社团的主要目的是,让苦于找不到一个相对保有隐私,但又能畅所欲言的空间的朋友们,有一个可以互相培力,支援彼此的空间。此群组不管你是什么恋、什么性别、星座、血型、身高、种族,只要你认同并支持LGBT权益,都可以加入此群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alaysiadiversity/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