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1/2019
杨微屏‧亲情,及格就好
作者: 杨微屛(自由撰稿人)

倒数等待孩子两个月后回国度假,计划一家人相聚时的随性旅行,乘着孩子还未踏入社会就业,希望争取有素质的相处时段。

死亡,会教会活着的人,珍惜重要的人和事。去年在3个月里先后失去家婆和爸爸,因此希望在无常的余生,能让孩子和自己都过得比较没有遗憾。

这一年来心情反复,偶尔会想起在原生家庭里,和父母、兄姐的各种回忆,有爱,也有伤害。

人可以选择不要友情和爱情,但从一生下来那刻,就无可选择的和父母有了亲情的连接,也可能有了兄弟姐妹和其他血缘性近亲的连系。

原生家庭潜意识中对每个人成长之后的心理趋向、社交、婚姻观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曾提醒自己,在原生家庭感受到的伤害和遗憾,不要复制到孩子身上,然而终究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情商,后来我也变成当年自己讨厌的大人。

孩子离家到外国念书后,就像从笼子解放出去的鸟儿,逃离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舒服,寻求自主的天空。

作为母亲,我处在这种季节变化的心情中,突然又遇上父亲癌症的煎熬。

父亲离世后,这一年来心里常会反思自己在亲情面前的问题,对于已逝世的父母,存有的一些内疚和悔恨都变成无法弥补的遗憾,虽然我知道在原生家庭4个兄弟姐妹中,我不是最不好的那个,但是在作为一个好的孩子的标准中,我做的还是不足,这让我难过。

然后,我想到了自己唯一的孩子,于是我选择了在亲情的界限间后退,因为从父母的死亡带来的领悟,我明白了亲情不能勉强,即便是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缘分有深浅,顺其自然就好,不能强求付出与所获回馈的比例。

临终关怀工作者冯以量所写关于本身在原生家庭创伤的故事《已亮的天空》,带领人们穿越蜕变的心路历程,从愤怒青少年到自由快乐人,从憎恨父亲到宽恕他,从感受家人负他到爱他,从欲想自杀到热爱生命,父母离去的恐慌,对生命的不解,最后转化为接纳与了解,当中的转变,是因为宽恕与爱。

心里纠结的心事,在看到冯以量于其脸书分享的一段话后,有了疗愈的安慰,他说:“每一次面对亲友的死亡,都像一场考试。优秀的学生总有办法看得出自己做不足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的爱。其实很多时候,及格就很好,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因为根本不能拿到满分的,优等都很难。因为太多无法掌控的因素存在着。”

■本期推荐阅读:《已亮的天空》/冯以量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