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1/2019
【21世纪技能学习】郑德发/批判 沟通 合作 三缺一
作者: 郑德发(《星星》周刊主编)

香港示威冲突的“年轻无罪,造反有理”,跟1960年代中国文革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完全不相同的事情,但共同点是“造反”,也是年轻一代造的“反”。不同点是,香港从原本有理、有秩序,到后来充满愤恨,看来群龙无首却绵延不断,由年轻群体组成却零星四散,看似无组织,却有组织的挑战权威,算是持久战了,当权者和警方都对示威冲突束手无策。至于文革,是最上层的当权者煽动年轻学生当红卫兵在全国上下作阶级斗争,充满暴力的抄家批斗,10年过去文化不见了、人性不见了、法制不见了、尊严不见了,若说暴力,香港的已经是“小事”了,可见年轻人的热血可以保家卫国,也能国破家亡。

少年人、年轻人的确不好“惹”,尤其是现今时代的。但从过去的时局来看,这一个乳臭未干的族群一向来都被在上掌权者“小看”。当权者的思维应该还停留在过去的“家长管理”,认为少年人、年轻人无钱无权,思想“幼稚”,做不了什么,而且还被乖乖锁在学校里,活在另一个世界,看来绝无造反机会。但是,进入智能时代,网络已经遍布世界,资讯充斥,我们从以往的知识和资讯喂食,到现在的杂食、挑食、精食、偏食,少年人、年轻人在学校和现实社会穿梭来回中,知道世界“不是学校教的那个面貌”,这种理想和真实的冲击,不是这个时代单靠学校按着课本一口一汤匙般“喂食”可以化解的。

三分一被捕者未成年

大人视少年人、年轻人幼稚无知,总以为可以压得住,但现在看到香港的局势,大人们应该知道“幼稚无知”可以形成一股力量,颠覆社会了。

据BBC报道,6月9日反修例风波以来,香港超过2300人被捕,其中16岁以下有104人,750人不满18岁,未成年者占了三分之一。一些政治人物、中国官媒把“颠覆”的矛头指向香港10年前推动的通识教育,说通识教育的材料缺乏国民教育元素,是洗脑教材,教坏学生。

通识教育不是一个知识型、关闭在象牙塔的死教育,它教导学生以多元、多角度看世界、批判世界的变革。在进入智能时代来看,这是一门真实、有趣又配合时代需求的科目,能推动学生的高思维和辨识能力,加强他们的判断力、组织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应付往后到大学至出到社会的需求。但是,单单只是培养判断思维,很容易就会落入“有什么不可以”的怀疑主义,认为根本没有对与错,倾向挑战、拆毁、不信任、多疑、不妥协,这就不是健全的训练。

挑战权威、掌权者的决策是可行的,但必须有“沟通、合作”作为基础,才会有所建设。作为当权者,如何有智慧跟少年人、年轻人沟通呢?反过来,新生代有没有想过如何正确建立沟通桥梁呢?批判、沟通、合作能否三缺一?

我们前阵子通过了修正案,下一届第十五届的投票及参选年龄已经降至18岁。“18岁,卜卜脆”,既血气方刚,也有理想、看法、动力。给18岁一个判断的空间,加强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在创意辅助下,我们不会走上香港之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