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1/2019
张淑媚·你也爱用表情符号吗?

穿梭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事情,适时倾诉一下是可以的;但是要慎选倾诉对象,毕竟每个人的立场与观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有些话说出口前要深思熟虑,否则就很容易引发“说着无意,听者有心”的代沟。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一门学问,而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更是人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事。

在科技还尚未发达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绝大部分都是面对面沟通,面对面的谈话除了可以感受对方的肢体语言、表情和情绪外,这些都有利于传达讯息的准确性。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的演变,人际关系的沟通则靠媒介来承担,最常见的便是电邮或WhatsApp传简讯,这时人们只能透过文字传递信息与对方进行沟通,并通过文字揣摩对方对事件的“观点”与“态度”。

因此,有时候在解读别人文字里的“语气”时,脑海就会自动揣测对方的心情,惟很多时候往往都是自己太“自作多情”,对方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情绪。

谈起回复简讯这件事,我倒觉得表情符号的出现,更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心境与讯息,毕竟在非正式的谈话中,文字后方加上一个表情符号就能让对方更懂得自己的心情,且有助于软化和缓解文字讯息的语气,还能化解话不投机的尴尬和无话可说的窘境,让交谈的过程中增添趣味性。

我认为,表情符号的出现,本意是为了帮助人们能更有效地沟通,让人可以在文字之外感觉对方欲传达的情绪,但随着表情符号的泛滥,也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有时甚至不想打字,话语、情绪全凭一个表情来传达;这不仅是一种行动上的懒惰,更是惰于思考的一种表现。

值得深思的一点是,表情符号的泛滥是否会构成社会性的失语,对未来的世界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还是失语的表现呢?

(作者为本报记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