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11/2019
【一个马来西亚人,在北京/系列 03】牛街散散步/林雪虹
作者: 林雪虹

除了大舅的照片,牛街(Niujie)是另一个能起到同样作用的媒介。牛街是北京西城区南部的一条大街,同时也指牛街社区,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那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回民区,有自己的医院、学校、清真商店、穆斯林餐馆、菜市场及清真寺。牛街礼拜寺是社区的中心,是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如今,它也是闻名于世的旅游景点,同时吸引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游客去参观。

来华访问的伊斯兰国家政要很多都曾参观牛街礼拜寺,其中包括伊朗总统、沙地阿拉伯王储、印尼总统,以及我的国家的国家元首。这所清真寺始建于宋辽时期(995或996年),由一个阿拉伯筛海(Shaykh;传教士)之子纳苏鲁丁(Nazaruddin)奉敕所建,明朝时经过扩建、整修,清朝时再度大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礼拜寺曾一度关闭,直至1980年才重新开放。

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那种带有大圆顶的清真寺,这所清真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形式,但又没有传统的龙、凤、麒麟等动物的图像,而是有着繁复、华丽的阿拉伯式花纹,只是那些漂亮的花纹、图案早已因为岁月和尘土的侵蚀而不再熠熠生辉。

每年夏天,我和夏木都会去牛街散步。我们喜欢参观礼拜寺,还喜欢那里的石记馅饼、年糕及肉铺。那里使我有一种接近故土的亲切感,虽然它其实和我的故乡很不一样。我只是从中寻获一种属于伊斯兰教的情感和记忆,无关乎宗教,而关乎乡愁。走在街上,我经常会留意某些事物,对比它们和我在自己的国家所见到的,并和夏木分享我的经验。“我们那儿的马来人也有类似的食物”,“我很少逛清真肉铺,我们家不怎么吃羊肉,更别提牛肉了。”我会这样说。

今年,我选在斋戒月期间和开斋节去牛街逛逛。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过开斋节,过去的那些年,这个节日对我来说很遥远,因为我再也没有在斋戒月期间回国,没有参加大使馆举办的开斋节活动,身边更是没有一个穆斯林。我心血来潮,想感受牛街的穆斯林过节的气氛。

牛街礼拜寺在斋戒月期间因为整修而关闭。门口贴了张告示,示意那些要做礼拜的穆斯林从北门进清真寺,非穆斯林则不被允许进去。我们只好在街上溜达,像往常那样吃馅饼,排队买白记年糕。大街上和商铺内的情景和平时一样,除了有一两个兴许是因为斋戒或热天的缘故而打盹、无精打采的伙计外,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或能使我联想到现在正是斋戒月。

“这里斋戒月期间没有夜市或什么特别的活动吗?”我问在路旁休息的环卫工人。

“啥都没有。过节那天就会有,你们到时再来,从早晨七点多到上午十一点多,这条街可热闹了,卖好多吃的。”环卫工人指着清真寺对面的那条马路说道。

两天后,我独自回到这里,发现情况就和那个环卫工人说的一样。这里突然变得很热闹,终于有过节的气氛。路上摆着许多白顶棚的摊子,卖着各种清真食品,酱牛肉、糖火烧、年糕、排叉、咯吱盒、馓子等等,其中有的还是北京老字号的食品。这条马路人头攒头,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在排队买食物或看热闹。与此同时,马路中央和路旁也有很多警察、城管和保安人员。他们有的负责实施交通管制,有的负责确保环境的安全,有的则负责走到餐馆和药房门口,驱赶那些在商铺外贩卖东西的店员。这次驱散行动有点突然,感觉只是在例行公事。10点27分,城管们开始驱散那些店员。所有人都是慢条斯理的,城管的态度坚决,但还算友好。我问其中一位城管开斋节活动是不是快结束了,她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让在外面卖。”但不到半小时,那些店员又从店里出来。先前那些被搬进店内的桌子和食物又被搬出来了。(待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