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11/2019
净收入4000‧想买车 借个人贷款哪项先?
作者: 郑碧娥

读者DylanWang问:

小弟目前月薪RM4000(扣除了EPF和SOCSO),有计划明年一月买车(ProtonSagaPremium),价格RM42,000(OTR),7年供期;头期付6千令吉;利息3%(RM506.33/月供)。

但是,小弟家里遇到一些财务问题,正考虑向银行借个人贷款(PersonalLoan):

个人贷款:RM20,000
每年利率:5.33%(RM1066一年利息/供3年=RM3,198)
每月供款:RM644.39
目前,小弟背负的贷款是:

1)高等教育学贷(PTPTN常月供款)=RM300(截至2019年12月未偿款额=RM35,180.19)
2)某银行信用卡=RM690(每个月用信用卡来还家里的账单,都还清卡额,没拖欠过)。

请问如果小弟先申请个人贷款,再去买车,是否会有影响?还是买车后,再借个人贷款?

朋友有告知要注意关于CTOSScore和CCRIS(老师能否解释这两个C给小弟,谢谢)。

还有小弟想知道跟银行借个人贷款的好处和坏处,谢谢。

答:嗨Dylan,感谢你的提问。

除了你有提到的现有负债,我先假设你没有任何其他未偿债务。所以,如果你打算购买新车和申请个人贷款,建议你考虑以下两点再做决定:

1.你的DSR和负担能力
DSR或供款与收入比率(每月负债除以月收入)是银行用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有能力继续偿还贷款的指标。虽然这项指标并没有通用的标准且因银行门槛而异,但是,你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类型也会影响DSR的计算方式。但基本上,如果你的DSR能保持在50%以下(即每月债务承诺低于50%),那么多数情况下,银行还是可能会视情况而批准你的申请。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收入是4000令吉,那么你的总偿还债务(扣除新贷款后)就应该要少于2000令吉。至于你的信用卡卡债,多数银行会以你的信用额度的5%作为偿债金额,而不是你每月的还款额为准。

应自我审查再做申请

所以,假设你的信用额度为1万令吉,那以你的情况来说:506.33令吉+644.39令吉+300令吉+500令吉=1950令吉,应该能获得贷款批准(除非你的信用卡限额超过1万令吉)。

话虽如此,DSR只是银行用来测量的标准,但你更应该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即,如果你的收入为4000令吉,而还款额已经占了2000令吉,那么你是否还有能力储蓄或生存呢?银行也许会批准你的申请,但你更应该自我审查再做申请。

2.时机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有些银行有个“信贷紧缺”标志或衡量标准,用于评判一个人是否同时申请太多贷款。很显然每个银行都有不同的基准,但是根据我的经验,你应该考虑将贷款申请的时间延长至至少3个月以上,以免被列为信贷紧缺。从你的问题来看,比起购买新车,你更在乎先解决家庭事务,因此建议你可以先申请个人贷款,以后才购买新车。

有关CTOS(信贷情报服务私人有限公司)和CCRIS(中央信贷参考资讯系统),你的朋友的建议是对的。既然你现在有意申请个人贷款,那么就必需更加关注你的CCRIS和CTOS评分。简单地为你分析,CCRIS或中央信贷参考资讯系统,是由国家银行成立以便能收集所有卡债、贷款、透支或其他来自授权金融机构的借款记录系统。也就是说,银行能通过这个系统参考你的借款与还款记录,再决定他们是否应该批准或拒绝你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

批准或拒绝看CTOS

CTOS则是国内其中一间信用报告机构,专门汇集和提供相关的信用信息。它能提供一份非常全面的信用评分报告,并帮助你更了解你现在的信用状况和点击出你可以改进的部份,以提高你的信用信誉。不仅如此,其中也包含了你的个人信息、CCRIS记录、董事职务记录,法律诉讼记录、你被搜查过的次数以及你的CTOS评分(也就是信用评分)。

基本上,信用记录报告就好比学校的成绩单一样。它能告诉你在过去12个月里的财务管理状况,并点击出你应该改进的地方以便能改善信用评分。

在回答有关申请个人贷款的利与弊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个人贷款是如何运作的。个人贷款是一种能够帮助你快速获得现金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急需用钱。国内大多数银行所提供的个人贷款只收取统一利率(flatinterestrate)。统一利率是指在整个贷款期限内按原本贷款额收取利息的一种利率算法;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欠款还剩多少,你的利息都不会改变。

十万火急才建议申请个贷

一般上,遇上十万火急之事急需用钱之际才建议申请个人贷款。然而,也有些人把个人贷款当作为一种合并债务的工具。假设你好几张信用卡都累积了一大笔债,而现在你无法立即还清所有欠款。那么,你可以申请个人贷款一口气还清全部卡债,然后分期偿还并负担比信用卡利息较低的个人贷款。

如果你想要比较和了解市面上的个人贷款信息以便能选择最适合你的配套,欢迎浏览ringgitplus.com了解详情。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