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11/2019
丁杰隆.如果礼端部长是认真
作者: 丁杰隆

不论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迁,还是一项产品的技术演进,都会有其路径依循(path-dependence)。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成功实现在产业中的技术升级,除了胥视厂商本身的技术能力建立,更需要不同条件配合,如政府产业政策、法令规范、金融体系、市场机制、整体国人教育水平和充足技术劳力。

一如小孩无法一夜长大,农业国不会一夕晋升为高科技国,所以发展中国家厂商的起步也往往始于技术不成熟阶段,以至需要时间过程学习以累积经验。先获取技术能力,再逐渐改善自身生产,到足以实现自主创新研发,这个过程亦被视为从代工生产(OEM)到自主设计生产(ODM)再到自有品牌生产(OBM)的典型技术升级路径。

同理,如果在过去并没有显著制造飞行车的发展史,或在缺乏一个全面且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支持下,突然高调宣布要展示自行研发的飞行车,那是天方夜谭的事。

最终,正如大家所见,礼端部长“代言”的飞行车试飞不成,也发现所谓“飞行车”,不过是一部从中国引进、且已获中国民航局认可和对外批量发售的“载人级电动自动驾驶飞行器(autonomous aerial vehicle)”,即交通部长陆兆福所指的“无人机”。

作为大马企业发展部长,礼端肩负使命,欲为国家谋求出路推动前瞻产业,以期颠覆传统经济和交通移动模式,培育更多企业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出发点也许怀有善意,无可厚非。

飞行车从中国引进,也没有什么好嘲笑。当发展中国家缺乏技术,一般就会透过与外国厂商合作,如透过技术授权、代工生产,乃至整装进口再进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等方式,作为获取技术来源的管道。中国今天之所以取得技术进步,何尝过去也不是同样走过从技术模仿(duplicative imitation)到自主创新的升级路径?

只不过,礼端似乎把一项不是由政府主导的飞行车计划吹牛大了,且把宣传焦点错误聚在飞行车的“展示”与“试飞”,把别人生产的产品占为己有邀功,而不是脚踏实地向全民宣导我国政府对发展无人机、飞行车产业的大蓝图和政策方向。

例如,我们的定位和优劣势在哪里?如何从中找到符合我国地理区位和要素禀赋的利基市场?是要成为有能力制造整部无人机、飞行车的国家?还是聚焦在局部零组件的生产?是要自主研发还是合作组装?是要着重在货运物流或者载人用途?

无人机、飞行车当然是全球前瞻产业,且符合未来重视人工智慧、大数据应用和干净能源之趋势。但发展无人机、飞行车的技术并没有多少捷径可选。我们又如何可以借力外国厂商,强化国内现有的工业基础,加速外来技术在我国的转移和扩散,使最终实现相关技术能力的建立?

如果礼端是认真,就应从说服内阁和国人开始,先检讨现有法规,建立无人机、飞行车制度,然后透过跨部门合作,提供厂商租税奖励和财政补贴,打造一个鼓励私人领域投资的市场机制,同时强化外来技术与本土厂商的连结,进而弥补自身在生产和创新上的不足,再进行持续性地改良,这样本土厂商方能在过程中找出其他潜在优势与机会。这才是政府和企业发展部应扮演的角色。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