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2/2019
李系德/何清园木屋区与露天巴刹
作者: 李系德

何清园最早期的露天巴刹,师奶阿婶都手挽菜篮前来买菜。(黄英财提供照片)
何清园最早期的露天巴刹,师奶阿婶都手挽菜篮前来买菜。(黄英财提供照片)

打虎英雄武松是来自河北省的清河县;而在吉隆坡的半山芭与陆佑路之间,却夹着一个“何清园”(Jalan Kenanga),据说名称乃源自英殖民时代一名公共工程局承包商何清。我童年住在半山芭十二间时,妈妈常带着我越过那条火车路,到何清园巴刹买菜。

50及60年代,火车路至巴刹之间全是密密麻麻的非法木屋,有一间是制造棉花糖的,另一间门上贴着一幅“五福临门”红纸,是我小学同学施少英的家。她妈妈叫“柴婆”,以帮人砍柴为业。那时居民都订购树榕柴来烧,待罗里把锯成一段段的橡胶树桐运来堆放在屋旁,便花钱请“柴婆”前来,用长柄斧头把每段直径约1英尺许的圆身树碌砍劈成一条条幼身柴枝,广东话叫“破柴”,更衍生出一句歇后语“床下底破柴——包撞板”。有次老师叫我们用“破”字来造句,有个同学所造的句子竟是:“我的妈妈破柴。”(还好不是写“破财”!)

施少英瘦瘦小小,头发疏疏落落,不知是否因为常躲在扫把柜里扮鬼跳出来吓人,所以外号叫“施鬼”。有次班上男女同学玩得很疯,合力将“施鬼”整个人塞进扫把柜,把她关在里面。还好她没有回家投诉,她妈“柴婆”也没有抡起大斧头追砍我们算账!

何清园那时很多私会党江湖人马藏身其间,因非法屋建得麻密而凌乱,羊肠小径四通八达,警方不熟悉地形,想进来抓人也难,结果被地头蛇“狷窿狷罅”轻易溜之大吉。

最早期的巴刹就坐落在如今何清园大街转角处佳城海鲜饭店前面。当时未有马路,只是一大幅空地,早上成为露天巴刹。菜档大多是“摆地摊”做生意,只有鱼档、猪肉档和烧肉档设有桌子,方便砍切。各摊档整齐有致排成4行,师奶阿婶手挽菜篮一档档选购心水菜肉,讨价还价声嘈到像拆天。

每当戏院有新片上映,就有人来巴刹派街招。我跟妈妈来巴刹的最大目的,就是收集这些电影街招,当宝般珍藏在长方形饼干铁盒内,储了满满一盒,可惜搬了几次家全都不见掉,不能学方保罗般拿出来“献世”。

那时巴刹旁已有何清园人都熟知的尹登杂货店,却还是木板店屋,还记得那两个送杂货上门的小伙子叫阿洪和阿标。靠近救火局处,还有一家林记柴厂。如有乜头晕身㷫,妈妈就带我去木板店屋的务德堂药材店,让那牙齿黄黄的老中医把脉。要是咳嗽,他就给我一种甘草制成的四方药丸,用温水冲溶吞服;但疗效却如《天龙八部》段誉的“六脉神剑”——有时得,有时唔得,完全博彩数。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