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12/2019
【爱长在】自杀防治04·完:自杀念头随时袭击,24小时支援很重要
作者: 报道/摄影:本刊特约 李秀华


马来西亚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成立50年来一直面对经费问题,该协会目前有120位义工,除了一位授薪的行政人员和一位书记,其他皆无薪。然而,该协会每年仍需要20万令吉维持基本的运作费包括电话费、宣传费、水电费等等,而他们每年仅能从社会福利局(Jabatan Kebajikan Masyarakat)获得8000令吉的津贴。因此,每年要筹足20万令吉的营运费,是当务之急!


心灵扶助协会的服务是免费的,开销费用多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乐捐。该协会每年到高等学府给予九十多场的防治自杀演讲,并开办4次工作坊给大众参加。基于心灵辅导是“看不到”的服务,加上无法提供数据来证明“救”了多少人,以致筹款困难重重。

研究显示一个人不会24小时都出现自杀念头,自杀念头是有阶段的出现,因此该中心需要提供社会大众24小时支援。心灵扶助协会目前有120位义工,每星期各别需要服务3小时,每个月值夜班一次。他们平均每年收到的求助电邮、电话和面谈高达3万宗,而中心仅有2条热线,人力和物力都面对挑战。他们希望日后能增加多一条热线,这意味着也得增加义工人数。

挑选义工考验多重

基于义工需要面对有自杀倾向或忧郁症人士,所以在征员和培训方面非常严格。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义工培训总监李素湘解说,初次面试通过后得接受8项培训,包括自我意识 (self awarenese)、悲痛(grief)、法律、自杀方面等知识。培训后,还得考核该义工是否适合这个工作。遴选通过了,再接受12星期的实践培训,通过下一轮的挑选后,必须通过3个月的试用期才成为真正的义工。

首要看对方有没有同理心,正确的态度,聆听和学习能力。面对来电者,他们坚决不批判,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法。这是因为个人观点和环境不一样,所以,没有不能一概而论。

求救者拨通电话多是为了寻求解决的方法,然而,义工在短短一小时的通话时间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义工的角色是聆听,并关注对方内心的感受,因为问题来自内在,而不是外在。若能给予对方心灵上的扶持,也许能让他们理清杂乱的头绪,然后自己找到答案。

每通电话都是求救讯号

拨打电话,本身就是求救讯号,这讯号来自被聆听的需求。“经过数十年针对自杀者的特性研究显示,坚决自杀的人,是不会打电话来的,这些人是做好了自杀准备,任人多说也难以劝阻。”

虽无数据显示求助热线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该中心也不能主动联系求助者以证实他们还活着,但是,义工能在对方放下电话前感受到情绪明显纾缓了,这是求助热线的存在意义。

虽然通过情绪抒发可以减轻自杀的念头,但不能保证念头熄灭。她建议人们不要过度简化自杀因素,很多人误以为自杀源自外在刺激因素,消除了外在原因,自杀念头就再也不会出现,但其实,内在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比如,一个人不会单纯因为失恋而自杀,对方是否面对情绪障碍,有无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自杀的内在因素。尤其,现时代的青少年基于自小有家人帮忙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以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先天人格障碍,优柔寡断、过度内向等等致使内心经常处于极度孤单的状态,很有可能因此患上精神疾病。一旦外在因子勾动了内在的缺口,自杀的念头又会再度浮现。

因为无法估计自杀念头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出现,义工唯有鼓励自杀高危险群在感觉到压力或感觉到自己活不下去时,就要拨打求助热线。这正是心灵扶助协会务必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的原因。

发泄转移负面情绪

义工这职务,一旦扛起了,肩膀就重了;其重量并非来自扛起一个人的生命,而是,当接触无数发出求助讯号的企图自杀者后,即使是无薪义工,似乎也难以因为无法负荷的重量就转身离开。

李素湘解说,义工在接到每个来电者的电话时,都是在真心聆听,以及不少来电者都能在被聆听后而感受到支持的力量。“我们也是人,或多或少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时常评估每一个义工,同时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听了让自己很沮丧的电话,我鼓励他们发泄出来,千万不能把别人的问题和情绪带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